色彩是人們造訪都市的第一眼印象,初次到訪某地,會先受到當地美好的色彩環境吸引,並帶動生活的便捷性,促進社會與文化的發展。
水越研究生在2022年的夏日期間,啟動環境色彩調查,觀察環境生活中的色彩,探討色彩在環境裡時間、功能與美觀上的重要性,經過資料收集彙整與案例分析,統整現況,思考未來改善的可能性,擴大影響力。
觀察行動
以都市酵母為中心,約半徑500公尺範圍的街道風景,涵蓋了住宅區、商業區、公園,分組行動觀察生活中的色彩。
發現議題
透過街道觀察,發現生活中的物件正影響環境色彩,從五個子題目出發:城市裡的時間色彩、街道中的鐵捲門、幹線公車車體色彩、三角錐色彩觀察與環境健檢單的應用,經過資料搜集與查找,針對觀察與調查結果,提出色彩的相關行動。
1. 城市裡的色彩
隨著日出日落、晴天雨天、日照時間不同,發現白天與夜晚的街道,雖然本質不變,色彩呈現卻改變了。
研究觀察以攝影紀錄,並擷取色票,將一天的時間分割,紀錄城市裡不同日照下的色彩,白天在陽光普照的街道上,清楚看見的建物材質色彩,夜晚除了點燈的招牌與路燈,幾乎不見白天的建物材質。更進一步的發現,商業區的玻璃大樓色彩變動最多,它會因應不同的時間、天氣、建物內的使用者有所差異,進而挖掘玻璃帷幕於環境間的色彩。
發現在氣候及時間的變動下,非玻璃材質在傍晚會越來越暗、顏色越變越深,但玻璃會因為反射天空色彩或室內燈光顏色,有著豐富的變化。雨天過後的傍晚,天空會帶點暖橘色,也為大樓穿上了一層暖色調。
人人都是城市觀察員
以色票工具APP(Pantone Studio / Coolors),觀察紀錄每時間點的色彩變化。
Read more
研究參與|蘇可心、沈筠雅
2. 街道中的鐵捲門
鐵捲門是獨立店家、商家、車庫、學校或是住家會安裝的裝置,鐵捲門的尺寸,約為3.8個一般家用大門,高度約2公尺,以水越設計周遭的環境來看,96戶居民中就有64戶使用鐵捲,平均1.4戶人家就有使用1道鐵捲門,是影響市容的重要物件。
透過觀察,發現隨處可見的鐵捲門,常留有著歲月的痕跡,這些痕跡可能影響鐵捲門的美觀,進而造成環境中雜亂,於是在研究紀錄後,列出發現的色彩問題,期望促進大眾以鐵捲門健檢單,審視鐵捲門,從小地方做起,營造街道中的色彩美學。
鐵捲門健檢單
街道環境改造從家戶開始出發,使用鐵捲門健檢單一同打造街道美學。點擊下載鐵捲門健檢單。
Read more
研究參與|謝昀軒、何若齊
3. 車走幹線
從搭公車的經驗,發現台北幹線公車有識別問題,少了數字為標示的幹線公車,以某某幹線命名,加上車體廣告眾多,如以外地人角度考量,將會難以判別幹線公車的搭乘資訊。
在觀察與研究過後,將問題以情境故事提出,帶領大家慢慢瞭解幹線公車,思考幹線公車的識別及色彩在路線與車身運用,再透過國外案例反思台北的幹線公車系統運用色彩改善的可能性。
Read more
研究參與|曹允恆、謝沛玲
4. 三角錐追追
交通道路上隨處可見的交通標誌,其顏色是具有安全性功能的:以鮮明的色彩來達到警示與引導用路人的用途。
但在台灣的街道中,由於高彩度的色彩林立,因此安全色的功能無法發揮最大效果,藉由實地計算各種安全色標誌用具後,以使用機動性高且最常見的三角錐作為案例調查,列舉現況,提出安全色的應用思維。
三角錐觀察搜集
透過實地訪查,將蒐集區域內的三角錐並製作成地圖,藉以觀察哪些區域的三角錐已經大多失去功能性可以清除。
Read more
研究參與|鄭思瑋、李姿璇
5. 環境色彩觀察員
在環境中過多繁雜的色彩造成視覺的擁擠,影響人們的感受,嚴重可能會造成駕駛分心導致發生交通問題。水越研究生透過街道中的觀察,尋找關於環境色彩的問題點,以整理案例出發,希望引起大家重視街道整潔的重要性。
環境色彩觀察行動
透過實習期間的觀察,統整周遭環境的部分問題並條列呈現。後續以隨時隨地就能開始一場色彩觀察為前提推出環境健檢單,發現自己所在環境的問題點,達成「一人就能改變街道色彩的行動」。
Read more
環境健檢單
以健檢單收集每個人生活的街道狀況,除了探究自己生活的環境,也藉此統整出台灣街道的總覽資料。
進入環境美學健檢單
企劃|水越設計
研究參與|顏小巽、周貝貝、柳逸璠、汪美臻
上稿編輯|柯瑜慧、柳逸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