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都市色彩策略於都市再生之行動 | 臺北市清潔隊員裝備提升設計計畫 | 教育議題 | 市場小學計畫 | 臺北街角遇見設計| 台北好居城市未來觀 | 從新一代我看到 | 

臺北生活景觀改造計畫 | 台北鄰里公園翻轉計畫 | 小招牌製造所 | Citytale | 萬華製造 | 宜蘭國際設計教育 | 台東食育提案所 | 金門島島島

 


台北都市色彩, color city, Taipei color, 臺北市垃圾桶, 清潔隊, 職人服裝, 都市酵母, 水越設計, CITY YEAST, AGUA Design, 環保局, 街道傢具, 清潔隊, 裝備提升, street furniture, equipement, Taipei, World design capital, 2016

24年色彩行動


色彩是人們造訪都市的第一眼印象

初次到訪某地會先受到當地美好的色彩環境吸引

而後才是都市的特色空間結構

接著才是對都市社會文化的了解

觀察世界許多著名的國家如法國、日本、希臘、印度,都可以發現它們在都市色彩上的著墨,有的是力求融合自然環境色彩,有的則是符合當地文化喜好。其實都市色彩在1850年以後,已成為城市規劃專業的一環,透過合宜的色彩,提供都市象徵、引導、識別的作用。

2009 年,開啟了長達24年的水越色彩行動計畫,在自然環境色多樣的台灣,透過色彩的研究及調查,一同思考如何透過色彩行動讓人人都懂得用色。


按此連結 



臺北市垃圾桶, 清潔隊, 職人服裝, 都市酵母, 水越設計, CITY YEAST, AGUA Design, 環保局, 街道傢具, 清潔隊, 裝備提升, street furniture, equipement, Taipei, World design capital, 2016

臺北市清潔隊員裝備提升設計計畫

清潔隊員是都市清潔的第一線!臺北市有近7000多位清潔隊員每天清晨開始於街道巷弄執行任務。思考從投資城市清潔的最小工具開始,透過清潔隊員的裝備提升,街道收納整合清潔工具,啟動都市細部清潔,向地球微笑的專業清潔團隊邁進 - 都市的改變就從這裡開始。水越設計獲得臺北市環保局的委託,我們的任務是為這些為臺北清潔、給我們舒適的環境的人,提供更有效率與良善的設備 - 臺北專業清潔團隊。同時希望將一件公共設計計劃案,從發現問題到建立價值的過程,以及作為設計溝通做很清楚傳達與記錄。

認真為臺北市清潔隊員思考裝備提升,是在每次經過由心而發的。法國提供讓人羨慕的各式各樣清潔設備工具,讓都市細部清潔效率專業!希望不久的未來看到不一樣的臺北市清潔隊團員,都市的清潔工程進化思考。


按此連結



都市酵母, cityyeast, AGUA Design, 教育議題, issue, education, 小學生, 大學生, 市場小學,

環境教育的設計思考與行動

從感知、自我認同到共識,主張多元在地不全球化的都市酵母,用在地談在地經營,一起探討環境美學與設計教育的關係,轉化成生活可見的細節。美,牽引著我們的五感,是一種態度,使人的視、聽、觸、感、味及心靈上感到舒適的標準,如何建立環境美學認知,體現於生活可見可用觸手可即的環節上是一個長久的革命。目前發展內容包含國際文化設計、究極臺灣、now to 60 人生大不同、色彩認知與改造計畫等 


按此連結 



市場小學計畫

目的是讓小學生愛上菜市場,拉近世代的距離。傳統市場就是最好的生活學習教室,多元食材啟發、器皿學問、色彩層次與生意細節,從菜市場到餐桌上,從小學到家庭與在地鏈結。親子市場在世界尚未被正式定義出來,目前我們想像,小學生在4-6年級時都會有幾堂的市場生活教育課,透過對菜市場的接觸與探索,建立在地感知與共識認 同,如果菜市場能與附近小學有課程合作關係,同時於平日能於環境與行為上鼓勵家長帶小朋友上菜市場,具備教育基礎,那麼這樣的市場,將會是「親子市場」。


按此連結



臺北街角遇見設計, 臺北, 世界設計之都, Taipei, Meet Taipei Design, Design Action, AGUA Design, City Yeast, 都市酵母, 水越設計

臺北街角遇見設計  TAIPEI DESIGN ACTION!

有了生活,人們才懂得設計;有了設計,人們才能擁有更美好的生活,把生活和設計畫上等號;「臺北街角遇見設計」於2013年由都市酵母策畫多年後與臺北市文化局合作,展開命題。透過上百場的設計活動與串聯行動,把設計溶入臺北街區的每一條巷弄以及街角,為臺北城每個生活的角落,灌滿不可思議的創意能量! 
生活=?的設計,你會在設計一詞之前,填上什麼樣的形容詞呢?生活是愛的設計?生活是手舞足蹈的設計?當你想出一個合適的詞語之後,設計就不會離你那麼遙遠了。它將會像一枚彩色貼紙,用最輕盈的體積,緊緊貼近你的生活,你我居住的「臺北」不光是地理名詞,更具備豐富驕傲的生活型態。街角設計將讓設計師與民眾交流,用獨特的設計理念,來點燃民眾心裡那把創意之光,讓想像力的光照亮我們的城市生活。

2016年,臺北將成為「世界設計之都」,屆時,「設計」一詞,將以磅礡的交響樂曲之姿,豐盈並灌溉整座城市。臺北街角,以最庶民的設計思維,率先敲響悅耳的前奏吧!


按此連結 




城市未來, forum, Taipei 2020, future Taipei, 台北好居城市未來觀, 朱平, 水越設計, 都市酵母, 龔書章, 林秋芳, 黃海鳴, 蔡宛璇, Yannick Dauby, 蕭有志, 葉覓覓, 葉育君,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台北好居城市未來觀

以「好居城市」作為想像的起點,思考台北未來城市的樣貌,結合網路論壇、真實的體驗、座談及工作坊,探究以人為本的都會生活居住價值。台北未來城市生活的想像與實踐需要市民與管理者的共同參與,由各界人士分別提出6個想法為網路論壇打開「好居台北」的各個面向,透過各種思考激盪探索未來。 


按此連結 



新一代設計展,  都市酵母, 水越設計,  AGUA Design, CITY YEAST, 在地關懷,  公共設計, 產業創新 
從新一代我看到

都市酵母串聯起各行各業關心都市未來的人們。在這個平台上,人人都是有夢想的設計師,一起為台灣、為人類、為地球帶來正面力量,推動多元概念、建立創造價值,促成將都市創意想法「說出來」「做出來」「聚集更多人一起做」的管道。

歷年都市酵母策畫「新一代巷弄展」、「大學生教小學生」、「非常店家999」等等活動方案,讓獲得都市酵母推薦的新一代設計展設計師有機會透過在實體店面的展出、工作坊、參與店家招牌改造等等各種管道進入城市生活、接觸大眾,真實地與消費者、與潛在的投資者、與未來的使用者互動交流。

從新一代所看到未來
我們相信台灣的年輕人所重視的社會問題、公眾議題、公共建設,透過作品實實在在的敘說我們的世界、我們想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值得0-80歲的人關注。這些議題與台灣,與國際的關係以及社會價值觀,改變公共建設的齒輪已經轉動,這股力量將越來越大。 


按此連結 



臺北生活景觀改造計畫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2016

臺北世界設計之都展開為期 570 天的「臺北城市生活景觀改造計畫」,開啟群眾跨界交流,共同思考城市景觀的願景與改造,以建立改善生活與環境美學的核心共識。策劃8場工作坊,執行8處場域的景觀改造,其中聚集不同年齡、身份、背景的民眾參與設計,連結在地居民與設計專業者跨域合作,參與生活場域改造行動,用設計思維創造城市美好生活體驗,凝聚在地人對設計的認同感,引導民眾探討都市中的生活美學。以都市色彩、生活感知、互動體驗等多方切入點,並發現街道現存的問題,進行思考改善策略,與民眾共創台北城市景觀新意象,提升城市魅力,啟發城市設計新思維轉變,邁向台北好生活。


按此連結 




Re-create Taipei 台北鄰里公園翻轉計畫, 臺北世界設計之都, 2016 world design capital, Taipei, 都市酵母, CITY YEAST, AGUA Design, 水越設計, 公園翻轉, 罐頭遊具

台北鄰里公園翻轉計畫  Re-create Taipei 

Re-create Taipei 台北鄰里公園翻轉計畫,由都市酵母與西班牙 Basurama 團隊提出,利用公共開放空間,以廢棄資源與再生材料,與在地居民共創鄰里公園,重新思考公園的未來發展,活化民眾對公園的生活想像。設計在台北。

Re-create Taipei project will focus on working in public space and urban waste with residents. The outcome is site-specific art intervention which final design depends on the local context and collaborators. The project take its shape through research, actions, events and installations conceived by Basurama and City Yeast together with other cultural agents and citizens.


按此連結  



小招牌製造所

「小招牌製造所」,這個城市的招牌,如果有68%都是小招牌,將會是多麼吸引人啊。
招牌是人們造訪街道的第一視覺印象,是在地生活文化的體現,無數的訊息隱藏在街道的招牌中,架構出這城市的特徵;店的招牌代表著每一家店的個性,從細節到材質,從尺寸到工法,都像是美麗的花朵吸引著採集的蜂蜜;由各種訊息組成城市的視覺影像,招牌是城市符號重要的一環。小招牌 means 不求大,談和諧,談多元材質,談特色。


按此連結 




Citytale

citytale 一 起 發 掘 台 灣 與 世 界 的 節 慶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節慶,仔細研究會發現其文化習俗與傳說都非常有意思,同樣的,國際上對於台灣的認識有限,我們希望透過節慶,讓世界更認識台灣。
一想到台灣的節慶會是哪個?偶爾會在城市裡聽見鞭炮聲,熱鬧的隊伍穿梭在城市中,一路鑼鼓喧天的慶祝活動,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台灣除了過年、端午節及中秋節三大年節之外,還有約70幾個節慶散佈在各個城市中,有著地方特殊的慶祝方式,台灣節慶熱情大方,而本身有著深層的故事,述說台灣的文化源起,節慶是探索在地的契機。水越設計致力於探索節慶來源與發展。


按此連結




水越設計, 萬華製造, 都市酵母, city yeast, AGUA Design, wanhua 1709, 文化新體驗, 台北市, taipei,

萬華製造  Wanhua 1709

萬華Wanhua,台灣人都知道的地理名字,超過300年的歷史背景,8代傳承雄厚的在地故事,透過設計讓世界認識萬華。探索萬華就像寰宇蒐奇般可以挖掘許多奧妙與驚奇,這次透過超過百人的共同開發建置,讓老萬華的300年轉化成小朋友、年輕人與國際人士都可以體驗的文化旅程。我們邀約老新萬華人一起,投擲遠方拋物線,讓萬華區域成為生活行旅者的必要之站。


按此連結 



宜蘭國際設計教育  Action for Education

為教育而發起的行動,讓整個環境就是教育的啟發者,向不同的文化學習、向生活學習。

宜蘭從都會、環海、鄰近山邊與田間,因資源豐富而發展出許多特色教育;自2017年與水越設計合作,企劃結合設計的教育行動。
邀約國際設計師提出多角度的創意思維,了解在地的同時認識世界的議題。讓世界設計創作者為台灣設計一堂課,透過多元鏈結全球教育,也讓世界看到台灣的特色教育。


2020 全球面對新冠肺炎的疫情,許多實體的國際交流暫停下來,我們將課程融入 SDGs 與 Design Thinking。綜覽 4 年來的課程內容,從自然環境、日常防災、共創生活誌、公共空間的探索,到食物拯救大作戰,連結 SDGs 永續觀點,加上引言共 6 個 pdf 檔案,以電子書方式呈現,並拓展議題深度與廣度,鏈結多媒體影音。

指導:教育部   主辦:宜蘭縣政府   承辦:宜蘭國小/北成國小   企劃與執行:都市酵母


按此連結



台東食育提案所  Fooding Taitung

「台東食育提案所」集合關注台東食物教育的政府、學校、在地人、設計師,展開在地紮根的食育行動。走進台東的山海田野中,以探索「食物如何吃、如何來」為目標,紀錄部落菜的故鄉、小學生吃什麼營養午餐,瞭解在地美食節慶、食材的春夏秋冬、食器典故等,透過「食」連結地方餐館達人、學校教育、家庭的日常美好風景,以有趣的紀錄方式推動台東食育。

主辦|臺東設計中心          執行|水越設計


按此連結



金門島島島  Kinmen and the islands

從金門島嶼出發,串聯台灣及離島,輻散至世界島嶼,與世界做連結。規劃「金門縣2021國際設計思考教育」學習方案,以島嶼的尺度探索各國文化、生活與教育,並培育金門中小學生設計思考及觀察與提問能力,運用設計思考轉換,認識世界,培養國際觀。 2021 金門島島島舉辦「世界最美的教科書展-金門站」,除了臺灣、日本的百年教育,更擴充金門內容,加入金門千年教育史的演進與脈絡,透過策展與教育鏈結,綜觀金門、臺灣、日本三地的教育策略與實踐。並舉辦多場以「跨島交流」「環境美學」與「議題」為主軸的工作坊,透過拉開地理區域,探索金門的島嶼風貌。

指導|教育部          主辦|金門縣政府          承辦|金門縣政府教育處           策畫執行|都市酵母


按此連結

 


林務局, 墾丁, 墾森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旅遊意象重塑計畫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在百年前的日本時代原是以學術研究為主的熱帶植物殖育場,1968整建為墾丁森林遊樂區,區內設置步道、遊客中心,有記載的熱帶植物就有513種, 豐富的石灰岩地形孕育獨特高位珊瑚礁森林生態。
2021,林務局管理墾森已邁入第53個年頭,許多人上次來到墾森已是20多年前,墾森的品牌內涵與使命如何再次打動客群,是否還有潛在的新客群與合作夥伴,帶動墾森朝向下一個100年的榮景。我們希望透過重塑旅遊意象,與園區經營團隊共同思考策略與滾動式執行,打造有黏性的森林品牌。

主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            策畫執行|都市酵母


按此連結

 
CITY YEAST Copyright
 
newsletter    
  SUBSCRIBE ENEW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