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廳院松 spacethon
「廳院松」是一場創意馬拉松,都市酵母透過設計思考與使用者們共同探索環境中的問題解決策略,提出想像、推演各種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空間進化的各種可能,帶領不同年世代、專業背景的人能夠彼此了解、聆聽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共創美好的未來。並於公開的「廳院松社團」進行互動討論,徵集使用者們的意見。
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
原隸屬於兩廳院企劃組,1991年11月1日以任務編組方式成為獨立之圖書室,1992年12月20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暫行組織規程」生效,圖書室列入正式組織系統,1992年3月正式開放提供服務。2006年1月更名為表演藝術圖書館。
1.館藏主題&內容
館內以建立專業表演藝術資訊中心為發展目標,典藏了音樂、戲劇、舞蹈、舞台、劇院管理等主題資料,其中,由兩廳院主辦節目的海報、節目單、錄影 帶及數位光碟更是圖書館的特藏,此外,於2009年獲得樂評家曹永坤先生遺贈音樂視聽資料,更建置了7萬餘件經典黑膠唱片及古典CD唱片。 並建置多種數位資料庫,提供民眾網路查詢使用,「兩廳院數位博物館」。
2.空間配置
位於戲劇院地下停車場旁,在入口附近缺少導引的指標,較不易察覺位置。內部空間使用機能較單一,屬於靜態使用空間,大部分讀者會坐在閱覽區閱讀,或是使用視聽設備看影片或進行音樂賞析。
圖片來源:表演藝術圖書館網站
參與式設計坊
表演藝術圖書館館內空間為120坪,有11萬件館藏、50個座位,場館轉型的前提為館方正面臨「空間不足」、「動線與設備不符需求」、「館藏使用率低」、「進館次數低」等問題,因此已於2020年進行閉館裝修。
2020.5.7+5.8 打開圖書館空間機能&調性的想像
帶領館員、藝術家、教育者們盡可能打開想像,找到圖書館空間機能、氛圍調性(色彩&材質)、館藏再利用的創新可能。從個人到群體,空間中的劃分可能產生什麼新的體驗方式,館藏又如何能夠與不同世代的讀者有更多元彈性的對話機會。
從不同的空間場域、環境設備的情境氛圍圖中,打開每個人對表演藝術圖書館空間的想像。
透過十字定位軸,共同探索、討論圖書館未來空間的定位。
午後散步,在1: 1的思考場域中,找到空間機能的落點。
各組從使用者角度出發,討論圖書館中的服務動線、設備、機能。
從空間機能氛圍思考到調性,包含色彩、材質,各組透過配色,找到合宜的空間材質。
組別交錯討論,傾聽不同使用者的想法。
參與者們目標一致,共創美好的空間。
2020.6.7+6.9 換位思考找出圖書館轉型短、中、長期策略
邀請兩廳院之友與一般民眾共同參與,運用「換位思考」的方式讓參與者們以同理心嘗試扮演不同的管理者、使用者、設計者,提出館方在短、中、長期階段可進化升級的想法,以達成深耕文化品牌價值的目標。
都市酵母說明工作坊的信念 : 創造多贏,不要雙輸。
兩廳院階段整合說明表演藝術圖書館現況面臨問題&未來定位與發展期待。
藉由「理性、感性」與「改變、不變」所形成的十字定位軸探索未來空間定位,讓參與者們選擇所期待的場域向度。
小組共同討論與找出表演藝術圖書館的空間規劃、營運服務、館藏活化、品牌提升策略。
換位思考,從不同的使用者的需球出發,進行角色扮演。成員透過彼此提問,發現現況問題,進行策略擬定。在討論過程中讓每一位使用者都有機會可以站在不同特質的使用者身份上,理解在場域中的核心需求。
在設計討論工具中,每一張「機會卡」都有新的發展可能。
成果發表時刻,小組成員共同討論短、中、長期的好點子。
參與者回饋
“其實我從來沒有來過這邊,只希望趕快修好,想要再來!”
“我特別喜歡這的環境,舒適、安靜,沒有蚊子,這個圖書館的定位對我來說跟其他圖書館是不一樣的,它是有文化在的。不管以後改建的如何,我都會繼續來。 ”
“我覺得在未來思考這個空間的時候,它應該是有更大的彈性,更多的開放,同時也可以很貼心、友善的照顧到人人,不管是哪個世代、年齡、專業都能夠享有到這個空間。”
“表演藝術圖書館真的可以為台灣的教育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也很希望這個圖書館未來的改變,它不只可以服務原來習慣傳統圖書館的閱讀者,也能夠服務我們未來的學子,因為他們已經跟我們習慣的閱讀方式或者接受的方式已經很不一樣了。”
“一個人看一件事情可能是單向的,兩個人是雙向的,但三個人以上逐漸開始多向。但我個人相信事情雖然並沒有辦法全然的完美,但如何讓所有人參與的意見大家趨近於完善,不要去忽視少數人的,無論是現況使用者,或是未來受眾的一個機會。”
“我每次來都覺得好高興,都覺得入了寶山啊!未來我還是會很喜歡、非常高興的一直來圖書館,我覺得兩廳院對我來說像是一個遊樂園一樣,不僅可來這裡看表演,還可以到後面的小魚池看魚,對我來說是一個生活,一個很愉快的生活場所。所以我希望圖書館可以有更多的館藏,一個寶山的觀念。”
“希望未來「自主學習」這個部分可以跟兩廳院做更多的合作和交流。”
“古典音樂在台灣的歷史有75年,希望能收錄民族音樂,例如收錄江文也、馬水龍、許常惠、蕭泰然等四位作曲家的完整作品。”
“現在我們坐的這個地方(黑膠典藏室),其實就是平常我來表藝圖書館最喜歡來的地方,我每次來的時候會自己去自習室做一下功課,再來這邊聽音樂當作一個犒賞,所以我非常喜歡這個地方,今天帶著好奇的心情來參與這個工作坊,覺得我的組員都很有想法,讓我大開眼界。”
“「動不一定是最好的。」所以希望可以參考我們很多的想法,看看是不是真的是否有需要動到那麼多。有很多其實是不需要太多經費。只要有能力、想法,就可以去推。”
“表演藝術圖書館雖然在兩廳院之外,但為了讓大家更知道這個品牌,我會建它有自己的logo與slogan,宣揚願景與目標。圖書館要獨立出來,看到這個場域就知道有表演藝術的活動與精神傳承、館藏分享,都是很好的。”
“覺得參與這次的工作坊很有趣,可以跟背景、年齡不一樣的人做討論,也讓大家都發揮到一些設計思考的部分,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棒的體驗和成長,也希望我們提的意見可以讓兩廳院變得更好。”
“我對圖書館的期待是它仍是一個靜態的地方。我期待它有自己的定位,從專業發展,雖然說希望人人可使用,但是我比較期待用「館際合作」的方式。讓大家知道它有這樣的資源。”
“在這次的討論當中,覺得可以理解到一個在表演藝術相關領域的資訊使用、空間使用上的需求,從使用者角度去出發去想。另一方面,也能瞭解到一個專門圖書館它基於在某機構下擔任的一個小角色可能面臨著怎樣的一個困境。”
“就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說,我覺得事情沒有絕對對和錯。可以從每一個不同的角度來想像整個圖書館未來會是什麼,然後也有聽到很多關於除了硬體之外,還有很多活動、企劃,以及對未來策展的想像,會讓人很期待之後圖書館的館藏。 ”
“數位化的話,真的要做到「人人可用」,是可以不經過說明,就可以很直覺的被使用,而不需要透過誰來幫忙。”
“我覺得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很棒的,也是數位上比較難以做到的。所以如果未來圖書館,可以在館內或館外,也可常有這樣子的交流活動,無論是講師來向我們傳達表演藝術的知識,或是其實讀者有很多也是專家,大家可互相討論交流,這是很棒的事。”
“很開心今天能和我的組員一起討論,聽到很多館藏活化的想法,期待表演藝術圖書館可以有更多有趣的策展(實體、數位),有更多可以跟讀者、使用者溝通的平台。”
“我個人的觀念比較老派,基本上我覺得圖書館就是提供一個人靜思的地方。 所以希望這樣的特色在新的表藝圖裡面,傳統圖書館特色可保留下來。 希望轉型的圖書館能夠帶給大家新面貌,但還是能賦予傳統圖書館的特色,因為我喜歡在這樣的氛圍裡看書,維持讓人沈靜的地方。”
6月疫情舒緩,透過實體工作坊與「廳院松」社團上百則的討論基礎,能更快地打破盲點,回看每一個設計策略的機會,重新定位找到表演藝術圖書館的進化方向,創造群眾認同的多贏機會。「雲端上的社會設計」,透過實體與網路兩者交錯運用,形成設計思考型的社團,未來也有機會激盪出長遠的夥伴關係。
都市酵母也從2場設計坊以及線上社團找到圖書館在空間、館藏、推廣、教育、行銷、品牌記憶、借閱服務面向共同彙整出「議題關鍵字」。
廳院松 spacethon系列討論及意見徵集社團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56589275048014/?epa=SEARCH_BOX
更多的照片紀錄提供給親愛的媒體記者朋友們一個迅速的管道,讓高解析的圖片都能24小時每時每刻提供,透過您的推廣,將能藉由本工作坊讓更多人認識什麼是「參與式設計」,以下為照片媒體包連結:
2020.5.7 +5.8 工作坊
2020.6.7 +6.9 工作坊
更多參與式設計行動
以社會議題出發,長期關注帶動議題多元面向。
1.國道設施環境色彩工作坊
2.防災-哇哉!社會設計實踐計畫
3.啊~又想去明德山莊了!環境設計學工作坊
4.水湳洞別有洞天-開啟漁港的第一課
5.社區生態設計所-人鳥共融
6.富岡生活富岡燈
7.測量學工作坊
主辦單位|國家兩廳院
設計坊策劃|都市酵母
攝影紀錄|劉昱辰、張愛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