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莊地圖繪製者:王傑老師)
關於基隆明德山莊
明德山莊,坐落於基隆七堵區明德國中後方,於民國四十三年建蓋,當時為了因應周遭貧瘠的生活環境,校方為老師們規劃完整且宜居的生活聚落,共計逾七十間的宿舍,包含家庭及單身設計的空間、食堂、澡堂、公廁、兩處儲水池,這個山城是個與自然共存的一角。 後期,因校方政策變動,宿舍不再有老師入住,山莊與人的連結越來越淡,缺乏管理的狀況下,山莊嚴然成為一個被大地包覆的美麗社區,歷經六十多年來的洗禮,生態與建築,逐漸拉扯到一個中間值,形成群綠環繞的美好景色。從2017年開始,這裡不只是一個充滿生活感的空間場域,透過群眾整理、挖掘,也讓地方居民可以擴展對於教育的視野。
山莊環境在10多年半閒置狀態已產生多元生態和迷人的景致,每一個屋子都留下許多時間的痕跡,也有著豐富的生態景觀。巨大的烏桕樹、地面上的烏臼葉,以及陸蟹、藍鵲、獨角仙、滿佈於潮濕磚瓦上的地衣,還有夏夜裡會遇到的螢火蟲等等。年代產物還有台北磚、壽字磚,甚至是屋簷上的雨遮都已在這成為寶貴文史資產的一部分。
目前基隆明德山莊會定期辦理許多的課程,希望讓本地人、外地人、學校看到這片土地的力量。包含圳溝生態復育、在地知識分享、生活型態思考、青年回流、生態學校、自然藝術創作,期許透過教育的「保留與傳承」延續美好生活,讓土地成為最好的教育,創造一個能激盪出許多想法的環境教育基地。
(攝影來源:基隆明德山莊臉書)
發現問題
經由都市酵母場勘發現:
1.缺少山莊入口指引動線。
2.無山莊說明介紹資訊。
3.需有山莊夥伴帶領才可認識山莊。
4.有推廣山莊故事與歷史的需求。
設計思考與行動策略
都市酵母帶領學員透過環境色彩觀察與設計思考討論,共同探索明德山莊的空間場域,找到體驗社區生活、生態、歷史的多元角度,打開每個人對色彩的敏感度,一起構思如何運用現地材料創造好好玩的學習環境。找到屬於明德山莊的指標系統設計策略,運用現地材料製作進行指標與山莊介紹牌實驗測試放樣,期許讓在地環境特色在未來持續保存下來,使這裡成為「讓人想一來再來的美麗社區」,並可讓人們透過環境中的說明指標引導,透過自主探索更加認識明德山莊。
1.打開感知
透過色票引導參與者們排列出理想中的居住空間色彩,說出對色彩與空間的感受。
排列組合看,什麼樣的空間色彩是讓你感到和諧舒服的呢?
2.環境調查
由山莊夥伴介紹基隆明德山莊的歷史與故事,讓每個參與者可以在開始進行環境指標設計前能對此有更深入的了解,找到可以成為指標內容的素材。
參與者們以拍照紀錄觀察到的事物,作為下階段討論的資料搜集。
山莊環境中充滿時光的痕跡與文化歷史的積累的老房子與紅磚牆。
自然又美麗的環境色彩,地衣綠滿佈於山莊之中。
老建築的牆面上還有以前象徵身份地位的壽字磚。
臺北磚、烏桕樹葉、修補老舊破窗的地景藝術......,山莊內每一個角落都有特別的發現與故事。
3.腦力激盪
經由環境調查後,大家一起討論適合明德山莊的場域定位與未來可發展的指標內容為何。
腦力激盪,讓思考大量發散。
引導每一位參與者們儘可能回想自己在環境調查中,在山莊中發現的各種事物,利用便條紙寫下自己的觀察。
收斂想法,交流及確認山莊指標可以發展的方向與呈現形式。
4.實驗共創
讓參與者們同時擔任設計開發者,並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分工測試指標與說明牌上在山莊環境中合適的設置地點、施作方式。以及視覺資訊上清楚的字體、字級大小、說明圖像,透過共同實驗設計評估指標在真實環境場域中最理想的呈現方式。
指標字體風格試寫。
參與者介紹明德山莊內特色的說明文案。
從環境色彩調查中找出適合作為色彩代表指標的顏色。
選擇山莊內的現地材料竹子作為指標裝置設計的實驗材料
明德山莊的夥伴協助挑選了適合的竹子,去掉竹上不必要的枝枝節節,並幫竹子清洗身體。
完成後,露出了清新的綠色! 再經過風乾,便可作為指標裝置的製作材料。
使用竹子、木板實驗製作指標裝置。
共同實驗設計完成後,大家一起帶著指標裝置與說明到山莊空間中確認設計是否與環境氛圍吻合。
測試文案書寫的字體大小與設計風格和環境為融合還是突兀。
午後,完成環境設計學工作坊的探索,一起與山莊夥伴與參與者們度過溫暖的冬至。
更多的照片紀錄提供給親愛的媒體記者朋友們一個迅速的管道,讓高解析的圖片都能24小時每時每刻提供,透過您的推廣,
將能藉由本工作坊讓更多人認識什麼是「環境設計學」以下為照片媒體包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MPYkozJuVyub-0rSryX1YeQ71G8uvRfn?usp=sharing
更多行動
水湳洞別有洞天 - 新北市漁港轉型活化計畫
社區生態設計所_人鳥共融
景觀街道觀察員
基隆街道觀察學
環境色彩組合的靜懿童夢 - 台南虎山國小
主辦單位|基隆明德山莊
課程開發|都市酵母
攝影紀錄|朱祐成、李筱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