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MaD創不同以社區為單位,將在地議題透過體驗與工作坊的形式,以實際行動回應議題的可能性,同時建立未來行動的思維脈絡。本次社區生態設計所共計六堂課,共有四個單位參與:Mad創不同、城鳥鄰居、都市酵母、香港觀鳥會。以香港大埔墟為基地,透過不同的專業單位與參與民眾,一起思考人與鳥和平共融的城市樣態與機會。
都市酵母設計主持第三四堂課,以人鳥共融的願景想像以及未來實際行動落實的目標確立為此次的課程目標。
關於大埔
大埔區因林村河以及大埔河的聚流,成為以城市景觀著名的香港,少有的生態豐富區域。除了自然生態以外,本次選定大埔的另一個主因,則是大埔鷺鳥林。
・大埔區域圖
鷺鳥林
大埔廣福道上擁有全港第二大的鷺鳥林,白色鷺鳥一隻隻的在水泥叢林裡的綠地築起自己的巢,衝突的畫面成為大埔區的特殊景觀。因鷺鳥林與城市緊鄰,或多或少影響了用路人以及街道使用狀況,也從而衍伸了許多相關的人鳥衝突議題待解決。所以藉由本次生態工作坊規劃安排,循序漸進地思考人鳥共融的機會,也讓地方社區學習以設計思考的角度來處理在地議題。
・廣福道鷺鳥林 (照片取自網路)
前兩堂課由工作夥伴_城鳥鄰居,帶領工作坊參與學員透過問卷調查,蒐集與歸納了在地居民對於人鳥共融的想法。都市酵母則希望透過第三四堂課的規劃,讓學員再一次打開對於鳥類共融的想像而後收斂,讓未來執行可以有更多可能性。
社區生態設計所_第三節課_打開人鳥共融想像
1.鳥類生活聯想
透過50城市生活場景照片,讓人聯想與鳥類相關的生活記憶。並思考在這樣的生活場景裡面,鳥類生存的生態議題與處境。
2.畫一隻鳥
以個人記憶勾勒出鳥的輪廓,可以發現每一個人對於鳥的認知程度有所不同。從鳥類外型的細微描繪:鳥喙形狀、翅羽的紋理等等,從各自繪畫裡思考過去對鳥的觀察,剪下來的紙張貼在自己身上,也作為當天一日鳥類的識別。
・畫出屬於自己的一隻鳥 (photo credit:Mad Asia)
・將自己繪製的鳥黏貼在身上作為當天的裝扮
3.如果我是一隻鳥_與鳥對談
將參與民眾分為兩組:鳥類組與人類組。透過提問的方式,換位思考鳥類的生活處境,假想自己若是一隻鳥會期望有什麼樣的生活呢?
・以酵母雲貼紙做為分組識別 ・輪流以鳥的身份描述問題
4.國際上的動物友善計畫
思考在地實際行動前,先借鏡世界案例來看看各國對於動物議題的處理方式。
・介紹世界各國如何處理在地的動物議題
第三堂課透過設計思考重新打開對於城市中鳥類議題的面向,也建立議題與自身的連結。再次發散可以更全面的看見議題的可能性與執行潛力。
社區生態設計所_第四節課_共融方針思考
1.未來目標象限
以四個象限探討在香港不同的動物議題,以管理程度和友善環境為軸向。本次以鳥為主要探討對象,請參與民眾分別寫下自己對於香港鳥類現況的看法,以此討論確立未來想要朝向的目標。
・香港鳥類議題現況(黃圈)未來走向(紅圈)
・參與者認為未來應以低限度管理的鳥類友善環境為未來人鳥共融的城市走向
2.角色扮演辯論
在共同議題之下,會有許多不同單位與社會背景的人包含其內。透過角色扮演的辯論,跳脫過去自己的生活框架,換位思考,從陌生的角度切入探究相同的議題,如果是___會怎麼想怎麼做?可能是政府單位、商業團隊、鳥類保育單位、研究學者、教育家、一般民眾⋯⋯。換一個頭腦思考可以讓自己更全面的看見問題與未來走向的可能性。
3.未來執行目標分類
經由角色辯論後,可以了解在同一個議題之下,包含許多層面的問題與解決可能性。就像在0-1的軸向裡面可以包含許多可能。以此軸向將未來可能執行議題分類,從自身發起的行動、公共設施,到社會制度等等,區分為短中長期的建置,讓未來人鳥共融意圖細部劃分出階段性的執行可能。
・自身發起的行動、宣傳、教育、硬體建置、法律制定,議題之下不同層次的執行可能以軸向區分
第四堂課確立了未來執行的目標與方向,並透過辯論思考不同層面的執行可能,結論出短中長期的目標。
主辦|MaD創不同協作
日期|2019.07.13-14 (社區生態設計所第三、四節課)
時間|13:30-17:00
地點|香港大埔_生活書院
主持|都市酵母 agua
工作坊企劃|都市酵母
企劃參與|修瑞韓, 張函妤, 戚羽絲
攝影|陳建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