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展覽360度角 設計思考面面學 教師工作坊
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辦理美感教育體驗計畫-南海藝術探查隊之教師增能研習,都市酵母與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合作,策劃 「 展覽360度角 設計思考面面學 工作坊 」 課程。以參與式設計與教師們一同進行展覽各種面向的探索,透過議題思辨以及扮演不同角色啟動觀展行動,想像身為策展人、小朋友、輪椅族、展覽維護人員、教育部長......在展覽現場會有什麼樣的觀展體驗。並在實作過程中打開不同眼睛以多元視角看見展覽的價值及其中隱藏的細節。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環境介紹
位於臺北市中正區的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隸屬於教育部,為推廣學校藝術教育之國立文教機構。負責推動台灣藝術教育之研究、推廣與輔導任務,著重於藝術之教育層面,包括學校一般藝術教育與專業藝術教育。設有室內、外劇場各1座及3間展覽室。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網站:https://www.arte.gov.tw/index.aspx
活動執行
「展覽 360 度 設計思考面面學 工作坊」 為一日課程,共計5小時,約25位教職人員參與。工作坊分為上午的主題思辨及下午的方法與實作兩個面向循序漸進進行。由都市酵母總管 agua 與設計師詠心帶領,透過實地觀展、議題探討展交流,從不同角色出發看見展覽的多元面向,並思考如何將展覽中觀察力、邏輯、行動力等能力帶回不同年齡層的教學現場。
2022.08.23 (二)
活動一:分享喜愛的展
老師們一對一分享自己曾經看過最喜愛或印象深刻的展是哪個呢?彼此交流說明,並寫在名牌上。
活動二:共同製作展覽心智圖
一個展覽中最重要流程、環節、細節會有什麼呢?在工作坊開始前,每個人寫下便利貼共創一張展覽心智圖,並說明原因,將於工作坊尾聲再次審視心智圖內容並補充。
大家依序分享,覺得重要的有五感、燈光、票價、展品、互動性、分類、視角、宣傳、紀錄、工作坊、反思、預算、獲利、共鳴、視覺、內容稀有性、資訊量、人員教育訓練......等。
活動三:核心議題探討與分享
展覽是將豐富的內容濃縮在空間裡,以系統性或有趣的方式,透過動線配置、主題等,讓觀眾可以在短時間了解龐大內容。
透過曾經策劃的文博會寶島冰菓室 、 最小的展場-水越廁所展、手記本展、行動展-島嶼瓢蟲紀,分享不同主題、場域、規模面向及展品等層層細節, 以策展人視角觀察與面臨的各種狀況說明。也從國際重要大型展會切入,如世界博覽會、文件展到台灣策劃的小型展會中的發現與脈絡發展,展覽不受限場地範圍,整個城市都可以是展覽館。並提出如展評人、新聞媒體等不同角色對於展的視角為何。
策劃一個展的背後需要閱讀並系統化整理龐大的資料量,以寶島冰菓室為例,包含資料彙整長達6000年歷史,製成讓民眾了解國內外歷史發展的冰年表、國產及進口冰食材產季資訊、全台百年冰店調查、店家田調紀錄與合作邀約......等。
活動四:指定角色視角觀展觀察
每位老師抽出觀展時所擔任的角色,於藝術教育館觀看 「夢境漫遊」 繪本展覽,並以該角色視角紀錄發現與疑問之處。角色包含:策展人、展評人、參展插畫家、展覽維護人員、燈光設計師、視覺設計師、出資者、小朋友、老年人、家長、行動不便者、外國人、教育部長、新聞記者、月刊記者、出資者、大學生、國小老師、高中老師、社會教育工作者等 。
老師們蹲下以小朋友視角模擬觀展時的感受,發現有些展品高度可能較難觀看。
活動五:角色觀察分享交流
老師們投入地進入角色中,全員圍成一圈,分享各自角色在展場的觀展體驗、可能會遇到的困難、與展場的關係,甚至是不同角色間的互動和關聯。也試著提出如何能讓展覽更好的解方及想像。
大家分享了展覽的觀察細節,講師也進行回饋交流,對於此繪本展或許可以思考的方向為:
活動六:製作策展手冊與心得分享回饋
經過一連串思辨與實作,大家共同補充早上心智圖細節與程序遺漏的部分,並將今日課程的收穫整理成個人的策展手冊。完成後放置桌上形成迷你展覽,互相閱讀分享各自對展覽的洞見與觀察。工作坊的最後,館方人員與每一位老師也輪流提出收穫與回饋。
回饋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執行單位|都市酵母
館方協力|王志立
企劃|Agua、劉詠心
視覺|劉詠心
攝影|柳逸璠
研究參與|柳逸璠、謝沛玲、鄭思瑋
日期|2022.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