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學,從日本看見
教師培力研習2日工作坊 - 海洋教育課程教學計畫。
靠海的台灣, 海洋教育的探索工程之必要。
都市酵母與台北宜蘭各國中小老師,探索同樣是四周環海的日本,他們如何從教育上解決問題。
工作坊第一天從日本教科書切入教育的世界觀,第二天以各國案例分享,談台灣海洋教育現況。
一場「海洋」與「國際教育」相關的工作坊, 在的「世界最美教科書」展裡面展開。
日期|2018.07.12-2018.07.13
地點|松山文化創意園區-松菸口
主辦|宜蘭縣政府
協辦|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承辦|宜蘭縣岳明國小
企劃執行|都市酵母
參與|黃建榮校長、劉如旻、姚淑惠、王靜茹、陳蓉萱、游蓓蓓、方尹君、侯季玲、吳冠薇、李公元、盧俊良、唐伯良、江逸清、陳怡翔、呂宛蓁老師們
工作人員|agua、高偉恩、陳建同、林舒、張以楚、劉柏良、林佳隆、徐仟妤、童昱綺
攝影|林亨錡、高悅心
海洋教育課程教學計畫 Day1
早上由校長老師們各自分享對於工作坊的期待來進行開場,設定問題來觀察日本教科書。
第一天將透過日本教科書來看世界的教育,思索台灣教育現況。
組員討論,觀察日本教科書從小學到高中如何延續教學內容。
下午由agua導覽,提出日本教育對日本的意義、世界中的日本。
與校長老師們藉由教科書的探索觀察,教育是從生活出發,那麼台灣教育核心是什麼?
將今日的發現總結以教育腦的製作,進行橫向縱向的串連。
教育如何切入社會議題,進而解決問題,延伸至宜蘭教育的建設思考。
海洋教育課程教學計畫 Day2
工作坊第二天,著重於討論海洋教育。
大家各自提出專屬於自己的海洋故事作為開場,並提出自己最喜歡的海洋生物,抽籤進行繪製。
內容包含了小丑魚、最大的章魚跟人的比例、海象他們究竟長怎樣呢?
回到展場,這次看教科書的部分針對那日本也同樣身為海島國家,如何推動海洋教育?
世界各國的案例分享,探討親近海、關心海、發展海。
觀察與討論出的海洋議題,透過九格漫畫式的對話框製作海洋百問,以問題脈絡式方式延伸散發。
過程激盪出的海洋百問
工作坊最後的回顧交流,老師們與工作團隊互相分享自己兩日的觀察與感想,重新思索教育的定義。
內容摘要記錄:
海洋故事分享
|
- 對海洋恐懼的經驗分享,兒子在沙灘玩耍時,玩具被浪捲走,小孩子因此很驚險的去追逐玩具
- 海是老師的秘密基地,小時候經常跑去海灘玩,現在回去以前的秘密基地,發現景觀早已面目全非。妹妹還小的時候曾被浪捲走,靠著自己拼命把他拉著才救回一命
- 因為只有在放長假的時候才有機會前往海邊,海灘給人一種放暑假的感覺,海浪也有一種心臟的脈動
- 以前常去高雄旗津,小時候很喜歡體會被浪拍打的感覺
- 以前總覺得墾丁的海灘才有度假的感覺,但自從看完學生演出的葛瑪蘭公主之後,對宜蘭的海也產生了情感
- 覺得海洋是心靈寄託,很懷念從前在海邊抓螃蟹的日子
- 家中以前是開漁產店的,從小就和爸爸一起釣魚,因此這件事也成為兩人最深的連結,常常吃得到很多海鮮,食物久而久之也成為對海洋記憶中的一部份
- 媽祖是小時候的連結,當兵在宜蘭當海巡署,從那時就覺得海洋很神秘對海洋充滿敬畏。覺得海洋有很多吸引人的民間習俗,背後的典故也都很迷人
|
海洋議題-教科書
|
- 日本國文課本透過海洋描述生命的意境
- 也很強調對於食物的理解、生命的欣賞
- 沒有著重探討一個單一的海洋議題,而是散落在不同的領域,也不是主題性的剖析海洋議題
- 也因為在科目的框架之中發展議題,很難暢所欲言
- 對議題的敘事口吻偏務實,較集中在知識傳遞
|
海洋議題-世界小學 |
- 受訪者的家庭背景似乎都有一定程度,這方面的影響也應該考慮進去
- 從欣賞、培養感情開始
- 在沒有海洋的地方如何親近海洋
- 世界小學對海洋教育的考量,著重在對海洋欣賞的能力
- 刺激學生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意識到議題
|
老師感想分享 |
- 在這兩天的工作坊之中,找到很多材料可以調整自己的教材
- 教科書本身其實更像是工具,教師的教學方法才是幫助學生能夠內化知識的關鍵
|
活動照片紀錄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57564494581399/ (宜蘭教師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