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核心
2016創立於紐西蘭的社會創新組織Gap Filler,以「製造地區創意」為概念,邀請人們一同想像與體驗社區間不同的可能性,帶領民眾運用設計思考的工具讓心中想像的世界具體化,過程中充滿了歡樂和感染力,也會發現令人驚訝、公平和友善的面向。透過這次的2020 Action for Education帶領大家一起參與社區創意互動計畫及工作坊。
活動執行
活動邀請Gap Filler的共同創辦人Ryan Reynolds,透過一場設計師講座、教師與學生工作坊,讓學員們利用不一樣的觀點和手法近距離發現社區中有意思的地點、人物、事件及物件。整理後的觀察紀錄與小組討論,運用線上工具和設計師 Ryan 進行腦力激盪,發展出與社區正向互動的構想,並期待有機會在社區實現。
宜蘭國際設計教育-國際設計師講座 _2020.07.18
「將人文帶入設計」
在設計師講座中Ryan向大家分享了許多自己過去的作品,其中包括了「不便利商店」,在商店中消費者只能用時間來購買店內的蔬果,透過運送食材背後的食物里程,決定消費者需要在店內停留的時間。透過這個計畫,讓當地人意識到食材附加的環境成本,也因為每個人在店內等待的過程開啟了新的對話。
宜蘭國際設計教育-教師工作坊 _2020.07.18
「Do - Learn」
在教師工作坊中,Ryan以「毛利人式的自我介紹」讓大家認識彼此,過程中參與著會試著從場域中找出自己的定位,藉由「我來自哪座山、我來自哪片海、我來自哪條河流」為出發點層層探討,而不是從讓自身開始介紹,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家看到自己的本質,也了解到人人都是平等的。此外Ryan也分享了在場域營造上的心得,也就是不斷「Do-Learn」在實作中學習,試著打破原有劇本,只要大家小小的往前一步,便能開啟新的互動。
課後感想
宜蘭國際設計教育-學生工作坊 _2020.07.20-21
「社區 x 觀察」Day1
活動一:認識大家
第一天的早上,Ryan讓學員們以不同於以往的方式自我介紹,向大家介紹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的出生地,以及最喜歡的是河還是海?
活動二:社區與我們的關係
在活動開始前,Ryan先向大家介紹自己在紐西蘭曾做過的案例,並以大家最熟悉的奇異果為開頭,讓學員們了解紐西蘭的傳統文化及氣候,也提到了雖然自己是俄羅斯人,但目前定居於紐西蘭。透過自身例子讓大家了解一個社區的形成不侷限於單一的地理背景,而是由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人們組合而成的。
活動三 :社區觀察家
在了解社區與人的關係後,Ryan讓學員們嘗試當個社區探險家,觀察平常與家人一起走過的街道。每當在路上或空間遇到行人時,就化身為小小記者訪問他們對周遭環境的感覺及看法,也會利用隨身攜帶的平板將過程中有趣的人、事、物記錄下來。
活動四 :街訪的發現
回到教室後,學員們以小組為單位,把發現的資料統整成「問題」、「資源」和「點子」與大家分享,其中提到了「有個很多電線的外牆,在雨天時會很危險」、「可以美化狹小的空間再利用」及「利用空地打造水上游公園」。Ryan很開心大家發現了很多生活中的小驚喜及問題,並在最後給大家回家作業,讓大家想想看如何實踐這些點子。
「社區 x 觀察」Day2
活動一:街頭巨型電玩!
第二天的活動開始前,先讓學員們再次討論前一天在社區中的發現,並更深入的介紹了大家感興趣的專案「街頭巨型電玩」背後的議題與故事,告訴學員如何將一個社會議題,用不同好玩的形式讓更多人重視與加入。
街頭巨型電玩是Gap Filler在2016年時的作品,作品分別將電玩的搖桿與螢幕放大後安置在街道兩側,只要有興趣的行人都可以體驗,也藉此活絡了街區的生氣。
活動二:產出議題
過程中學員將昨日蒐集到的資料整理好後,慢慢凝聚出前幾個學員們最在意的議題,如「街道的煙蒂太多」、「製作垃圾投籃機」的環境問題,或是「設有遮陽處的紅綠燈」、「尖峰時間車輛過多」的交通問題。
活動三:討論議題
產出議題後,各組分別向Ryan發表對於不同議題所觀察到的發現,一同探討其中產生的原因。在與Ryan討論完後,學員們一起利用天馬行空的創意,想出如何運用繪畫傳達概念,並思考如何提案與要怎麼吸引人們有所行動來解決這個社區中的問題。
活動四:發表分享會
在工作坊的最後學員們依序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提案,如針對人行道亂丟的煙蒂設計出「專門吃煙蒂的垃圾桶」,以及在夏日為機車騎士們消暑的「灑水紅綠燈」,Ryan在聽完各組的發表後也分別給予學員們更好的建議及回饋,也很高興看到大家都提出了很有趣的方案。
工作坊成果及回饋
在工作坊的最後Ryan提到,很可惜因為這次疫情沒辦法實際與大家一起互動,希望學員經過這次工作坊,能對生活與所居住的地方保持好奇與持續觀察,期待未來能親自到台灣和大家一起社區探索!
觀課導師感想
工作坊影片
VIDEO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
承辦單位|宜蘭縣北成國小
執行單位|都市酵母
計畫主持|agua
企劃|林舒、張以楚
設計|張以楚、楊庭芳
研究參與|劉昱辰、張愛眉、高偉恩、陳建同、洪子庭、王襄芸、張耀中、沈怡翔、吳玉婷、李佳倩
Action For Education Cityyeast 主頁面: https://reurl.cc/v1yrML
Action For Education Facebook 粉絲專頁:Action for Education
Action For Education Youtube 更多影片: https://reurl.cc/GrZa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