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否有秘密的編碼?透過不同的方式,探索已知的事情,或是在網路搜尋和網紅之外,找到認識世界的方式。工作坊帶領城市裡的孩子,感受與自然的關係,大人們也與孩子一起學習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設計思考與自我學習的能力。
探討自然可以從這樣的角度探索
印度邦加羅爾一天製造5000噸的有機垃圾,但回收率達60%,而台灣2358萬人口,一天製造6000噸的有機垃圾,回收率只達30%。垃圾問題是全世界共同的議題,所以重要的是讓小朋友認識身邊所使用、所丟棄的是什麼。Vinita帶著同學們從感受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消逝到堆肥的製作,讓大家明白自身與大自然的關聯。
第一步:感受大自然
在學校觀察大自然,用五感去感受平常不曾發現的事情。有同學發現石頭底下的蟻窩、樹幹上生長的蕨類,回到教室後,與同學思考什麼是「自然物」與「非自然物」。
第二步:思考自然與自己的連結
Vinita向同學們提出許多對大自然的提問,「自然是公的還是母的?」、「假如大自然有一場派對,會是什麼樣的派對?」,觸發同學們去思考人與自然的關聯及關係。
第三步:如何與自然相處
Vinita拿出一本書,內容是有許多動物、植物如何和人類共存,讓生態都可以達到平衡,例:在高速公路上有許多螃蟹被車子輾斃,人類開始反思,之後建造一座橋,讓螃蟹可以安全過馬路等。
第四步:垃圾如何被分解
一組兩塑膠盆,塑膠盆為實驗組,放置零食包裝袋等非自然的東西,另一組對照組,放置自然物件「花」,用土蓋住盆裡的東西後,讓同學們做五週的實驗,且每週固定澆水一次,觀察盆內變化,觀察垃圾如何在大自然分解。
第五步:製作堆肥
三個組別分配到一個塑膠桶,在塑膠桶內照順序放入紙、混合酵素的椰子土及廚餘,蓋上蓋子後依序疊起桶子,等待45天,人類製造的廚餘如何被大然分解,形成一套循環系統。
乾燥的廚餘會有味道嗎?
工作坊影片
VIDEO
Daily Dump
Vinita Suryanarayanan,畢業於Tata Institute 社會科學系,近20年投入於社會基層的改善工作,2009-2010曾擔任Design for Change的評審,2010年起在Daily Dump 投入設計引導計畫,探討孩童於城市中的生活、消費、資源循環和人類行為的關係。
更多工作坊細節請見
Daily Dump帶給岳明國小一堂設計課|https://reurl.cc/1MnZQ
Daily Dump帶給中山國小一堂設計課| https://reurl.cc/R8Kr9
工作坊影片|https://reurl.cc/3R8YO
粉絲專頁|Actionfor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