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名稱: 永續資源主題 - Buy, Litter, Create
.帶領者:西班牙馬德里 basurama 建築藝術團隊 / Mónica Gutiérrez Herrero
(see more about basurama..)
.參與學校:蓬萊國小、南安國小
.簡介:首先每位參與者需要提供自己24-48小時內所產生的非有機垃圾,工作坊將使用這些原生素材進行創作。從中打破我們自身對「垃圾」的定義與概念、反映垃圾與消費行為身份認同、記憶的關係,甚至可以從當地的視角看待在地與全球的交互關係。本工作坊試圖藉由這種創意且好玩的經驗中激發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去改變偏見並建立自己的觀點。
.設計理念與目標:垃圾不只是垃圾,當它可以延續物件的生命,它就不再是垃圾。同樣的垃圾遇到不同的人,對人所產生的意義就是不同的,也有可能會發展出不一樣的功能。參與者需準備一組48小時內所產生的非有機垃圾,並使用這些素材進行創作,這些被丟的東西,代表參與者生活模式、消費行為、身份、性格、職業等,也可以反映垃圾與消費行為的關係,甚至可以從自身視角看待在地與全球的關聯性。
.工作坊流程:
Monica 帶領大家跳西班牙的童謠「義大利麵舞」作為開場,讓小朋友從活動肢體開始作為工作坊的暖身。
任務說明:工作坊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大家一起策劃一個展覽,並讓每人在活動前準備兩天內產生的非有機垃圾,活動首先設計師站在最後要展覽的牆面前,解釋工作坊進行的流程。
1. 觀察細節:「blind drawing」活動,小朋友兩人一組,用30秒鐘的時間,練習只用眼睛看對方,不看紙張記錄特徵,讓孩子們發現同學兩上的許多小細節,活動的目的想傳達這些細節就如同生活中被我們丟棄的垃圾,容易被忽視。
2. 紀錄、創造想像與消費里程數:
【紀錄】每位孩子在白紙上擺好自己兩天內產生的垃圾,拍攝一組「雙聯畫」紀錄個人肖像與48小時產生的垃圾攝影,以「垃圾」說明個人的生活方式、習慣、背景與許多生活中的細節。
【短文】Mónica提醒:「創作是沒有任何限制的,唯一的限制只有你的想像力。」此時讓小朋友互換垃圾,觀察後發揮想像力並寫下短文;有同學創作一首詩;有的人用擬人法訴說便當盒的心聲;有的人看到飲料瓶瓶罐罐瓶後,寫下尿床的故事。孩子重新思考垃圾的意涵和故事,進而想像垃圾背後的各種可能性。
【消費里程數】Mónica讓同學互相搜尋對方上衣、長褲、外套、鞋子的標籤,登記服裝的製造地,了解大部分在亞洲生產,同時提醒,服裝的可能原料來自非洲、南美洲,在亞洲製造後,又運到台灣銷售;這個操作讓小朋友理解「消費里程數」概念。
3. 垃圾變身
把收集的垃圾堆在教室的中央,Mónica給學生60 秒的時間,從垃圾堆中找出「超級英雄」的裝扮;小朋友回憶:大家尖叫並搶奪垃圾,原本的「垃圾」忽然變成搶手的寶藏;用塑膠袋做了披肩,用寶特瓶套在手上,組裝成可發射的飛彈,紙盒、塑膠袋、舊手錶都可以變身為面具、盔甲、靴子。同學的笑聲不斷,這些「垃圾」轉身成為一個「有用處的物件」。
一聲令下,在設計師的指示之下,讓大家尋找可以穿戴的物件,運用物件特性,發揮想像力創造新的用法,這讓原本大家完全不想接近的垃圾,瞬間變成人人都想要的寶物。
4. 整理與歸類
正式整理「垃圾」前,大家被要求依服裝顏色深淺分類站立,練習顏色分色的原則;接著整理「垃圾」,同學分組將「垃圾」,如瓶瓶罐罐、紙盒、紙張、塑膠袋、塑膠盒分類,依照色彩 、尺寸、形狀排列,最後在教室中央,最後無法分類的碎片蒐集起來,竟然不到拳頭大小的體積。
在正式開始將垃圾作分類之前,先進行分類暖身小練習,讓同學們依照自己身上衣服的色彩佈局,分門別類,分成七彩色之外,其實還有許多花紋很難歸類,像是其中灰階反而最難,你說條紋到底該分佈在哪一個位置呢?
大家排列成一條色彩列,一同拍照班級的色彩佈局。
5. 展覽佈置
每組4-5位小朋友,進行分工討論,將分類整理好的垃圾放置在展覽牆面地上的相對位置,許多的爭執與妥協發生,終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合作模式,完成工作。
丈量也是 展佈的前製作業,同學分組用捲尺量出展覽區域的尺寸。
在放上牆面之前,將所有物件按照色彩、外型、性質分類排序,先在地上用紙膠帶框出同樣於牆面的大小,嘗試排列。
再來大家分工合作,以釣魚線、布膠帶、剪刀等工具,協力把展品整齊排列於牆上。
佈覽現場的臨時狀況:元素上牆時,小朋友發現,原本在地面上相對位置排列的物件,上牆時,牆面會多出一 塊空隙,於是,提出把顏色、類型相近的元素,補進空隙中的因應方案。
最後再作品最上方貼上每個人的垃圾與個人肖像雙聯圖。
最後,在工作人員與小朋友的合作下,完成了展覽佈置。
.西班牙Mónica:
對省思自我定位、學習新事物、整合跨學科等知識來說,藝術是很必要的傳達工具,甚至可以促成一個專案的行程。藝術讓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無論何時都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西班牙的學校中,推動設計教育介入學校課程時,也需要相當的努力,這類跨科別主題式教學的工作坊,需要尋求校方與老師的支持,才得以執行。
More about Trashlashion: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