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酵母:作為介入在地生活(空間、人、事、物)的形態與角度,透過思考與行動提昇都市的生活品質,是都市酵母一直關注的議題。持續運用開放的方式,結合民眾參與都市議題,構思更美好的未來,朝向更好的方向前進。
展覽資訊
讀 ‧ 樂-公共藝術節 | JOY Reading Public Art Festival
日期:2012. 8.11 - 9.30
地點:國立臺中圖書館4F(台中市南區五權南路100號)
都市酵母 - 台灣圖書街景
Taiwan City Micro View
創作概念
將概念微縮植入閱讀空間,圖書訊息迷你街景裝置,觸發民眾對於充斥生活訊息的反思
空間=人性=都市
從零到滿,空地到充滿建築的空間,如居家大樓、學校、捷運站、超市、便利商店、騎樓等,隨著時間以及人的參與,有著明顯的變化,各式各樣的「訊息」,一步一步逐漸佔據整個視野。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說過:人是活在一連串的符號裡頭;文字、圖像是一種需要被解碼才能溝通的符號,這是構成語言的重要元素。而語言是一個被制定的系統,我們不會看到「羊」這個字就覺得它就是「羊」,但是在同一個中華文化脈絡(conceptual map)底下,我們有一套系統規定「羊」就是我們記憶中/經驗中,那隻毛茸茸,可以產羊奶的羊。雖說店家「都想」爭奪被注目的眼光,為了求生存,存在,又有個"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哲學在裏頭,所以即便沒有規定, 一條街的氛圍其實會自己形成。
將圖書館作為街區縮影,將普遍存在台灣的「強迫看見」 的框架置於圖書館中;產生圖書街景,然而是否民眾需要這麼多的訊息,而這些訊息的組成,是美的視覺饗宴或是惡夢一場?值得思考。
一個街景的製造
台灣迷思
1.認為現有亂象招牌是台灣特色
2.滿街的壓克力與卡典西德,最後被看見什麼?
3.品質行銷,但一般台灣使用視覺強迫,缺乏公共秩序認知
未來都市景觀寓言
第一則
並不是所有的商店都一定要有招牌,古代聞香下馬,香味就是最好的識別。台灣街道上出現的招牌多數已經失去原意(吸引人上門或是識別 identity作用),因為大多是很相近,用著一樣的卡典中空板材質,一樣的字體,與建築對立的不和諧存在感,只能說沒有細節的招牌,面貌單調一致。
想像的招牌是用特色與多樣性的媒材營造,每一個都是獨特的DN A,甚至無須一個牌子,單單建築材質的選擇與研發使用就是最好的Brand Identity,這樣的設計思考,不僅是單一思考,同時還需要考量到與所在區域環境的長遠關係。
第二則
隨著科技進步,店家的訊息可以及時顯示給過路人(ex.手機),實體的招牌不再需要爭相比大,有的甚至神祕讓人摸不著頭緒,吸引人一探究竟。
政府規訂店家的招牌元件以模組化的方式構成,店家可以在網路上挑選大小,材質,放置位址,(也可提供新的素材想法),並在電腦中模擬招牌與環境街道的和諧,與市政府提案討論,政府會由搭配的廠商去施工,並由環保局負責維持符合規定的店家掛招清潔,讓招牌有機且系統化。
第三則
未來訊息可能會向科技與復古兩極發展。會產生虛擬招牌,如科幻電影一般,沒有實體,而是投射出招牌的影像,可以根據時間、光線、不同需求改變招牌的顏色、大小、形狀、內容。也有可能走復古簡約的方向,招牌會以天然材質、素面、單色系呈現。
第四則
未來的訊息將結合科技和綠能,達到環保及便利性。透過太陽能來發電,隨著溫度與光愈增強,招牌上色彩的亮度與彩度達最大值,反之,光線與溫度愈低,色彩愈淡。ex深夜,招牌也回歸夜。使用智慧型手機掃過特定招牌,會出現此店的優惠內容及主題曲,使人馬上了解其特點所在。
第五則
未來的招牌或許可用高度來區分產業類型,如餐飲等民生需求性質行業之招牌可設在較低高度,特殊產業如五金、醫院、公家單位等招牌可統一於較高位置。 隨著電子地圖,GPS定位技術的逐漸成熟,招牌中原有的「指示機能」元素,將逐漸被更便利的「行動網路概念」取代,慢慢靠向「美觀」與「環境調和」目的。而跳出「識別、明視、可讀三機能」框架束駁後的未來招牌,無論是形狀、材質,甚至在演出方式上,將會呈現更自由與多元化的面貌。但民眾也因新招牌概念的流行,而被迫改變與培養新的逛街心態與模式。
第六則
2020年,當漫步走在路上看到的意象與現在將會不同,不論在材質上或是顏色上各個都非常有個性和精心設想過,每個都不只是想要吸引你的目光更是精緻的專屬招牌,走在馬路上視線是和諧和充滿驚喜的。 2050年,專屬化的招牌已經被透明螢幕和投射給取代,走在路上像是來到萬國博覽會的場景中,每個招牌都非常有個性和生動,他們用生動的視覺感快速的抓住視線,用聲音抓住路人沒有警覺的耳朵,用毫秒的速度衝擊走在路上毫無防備的路人。
第七則
未來的訊息露出應該會回歸自然,但絕對不會是最初的自然,比如說,是有機、與環境融合的招牌,生化科技已進步到可以自由控制植物的生長模式,他可以長成人設定好的形狀與字樣,而人要每天澆水,是綠能招牌,能夠自行光合作用、淨化空氣。
第八則
訊息的整合提升,訊息要能夠吸引消費者注意。所以如果都長得一樣,就達不到這個目的了。未來的招牌,會跟科技高度相關。令人玩味的招牌,會隨著天氣與四季逐漸變化,例如,逐漸被融化或腐蝕,消費者進一步想要探索可以瞭解更多訊息,甚至產生互動效果。
後話:
從紐約Bryant Park的改建機制,影響到紐約市民對於公園的想像力,同時也影響到附近的生活水平以及建物的地價。先不論招牌的轉變是否可以影響到地價,但肯定會影響到人的生活感官。
國立臺中圖書館
臺中路面招牌街景
臺中路面招牌街景
圖書街景設計草圖
圖書街景招牌設計圖共86個
圖書街景招牌
圖書街景招牌
圖書街景招牌
圖書街景細觀
圖書街景細觀
圖書街景細觀
圖書街景細觀
圖書街景細觀
圖書街景細觀
圖書街景細觀
圖書街景workshop 第一場
讀 ‧ 樂-公共藝術節 | JOY Reading Public Art Festival
日期:2012.09.02
時間:13.30 - 15.00
地點:國立臺中圖書館2F(台中市南區五權南路100號)
以三種風格分別是熱鬧、安靜、自我風格做出發,讓民眾使用色紙去構成最能代表
圖書街景workshop進行中
學員製作熱鬧的版面構成
學員製作熱鬧的版面構成
學員製作安靜的版面構成
構思版面構成
製作完成
將熱鬧、安靜、自我風格放置於書架上
熱鬧風格
安靜風格
自我風格
圖書街景workshop 第二場
讀 ‧ 樂-公共藝術節 | JOY Reading Public Art Festival
日期:2012.09.02
時間:15.30 - 17.00
地點:國立臺中圖書館2F(台中市南區五權南路100號)
都市酵母 圖書街景
主辦|國立臺中圖書館 策畫|麻粒國際文化試驗
日期|2012.08.11 - 09.30
地點|國立臺中圖書館4F(台中市南區五權南路100號)
策畫|agua
人員|
都市酵母. 都市酵母研究班. 水越設計. 水越設計研究生
水越設計團隊 agua、張芳睿、張雅婷、陳尹之、kaiwei、bonnye、tina、 isa
水越設計研究生詹宏祿、梁巨璟、黃碩玲、陳君芃、鍾培成、李岱螢、潘思翰、王韵心、何明軒、劉思妤
都市酵母研究班趙澤曄、陳冠宏、謝雪浩、 mia、楊智堯、vanessa、區星馳
======================
目前的招牌是不是台灣的特色思考
尚未進行都市酵母研究班辯論前
心裡也一直想著這個問題
走過富錦街街道
安安靜靜的
風吹來的
兩旁樹影映蔭
行走的步伐也慢了下來
招牌林立的吳興街
車子與人身差距20公分
切身而過
是危險同時視覺環境吵雜的街
兩條街道比對下來
如信義漫步中蕭女士所提到「氣質」
就像是不同的人
一位是優雅的家庭
另一是潑婦與粗漢
不過不能一竿子打翻所有的招牌
有些招牌
與環境融合
益發顯現人的智慧與美感
思考到招牌的核心價值
不也是為了可以透過招牌
凸顯店家與主人的個性
觀看目前小吃招牌街
大多個性相像
使用相同的壓克力燈箱與卡典材質
字體千篇一律
像是樓屋多出來的物件
硬是掛上關係
許多店家遷移後
招牌依然懸掛著
無人照顧的招牌
顯得落寞與無奈
觀看南街殷賑 郭雪湖 1930
勾勒了迪化街熱鬧的商街意象
那時的場景
手繪的圖與手寫毛筆字體
長形比例
卻又比目前的商街掛招
電腦字體、標準卡典貼紙色
大多是紅色黃色
多了些人味與細緻
臺北對於招牌這件事
可以再多思考一些細節與貼心
如在乎與街景的融合度
與觀者的視覺舒適感
以及展現多樣個性的可能
並非大以及顯目突出
就是好
再回到特色這部份
以衝突醜為名
或是以美感舒適為名
都是特色
我們希望哪一個呢?
再生中的臺北
需要更多人在乎生活品質
我認為招牌可以是臺北的特色
但不是目前的卡典燈箱所形成的招牌街道
而是以融入街景、活力十足、氣質優雅,充分反應生活的店街取勝。
agua. 2012.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