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城市景觀的改變,民間力量長期扮演自發性的重要角色。周育如,aqua,水越設計創辦人,2006年旅法回台10年時,一手打造「都市酵母」計畫,希望觸發民眾對於生活的觀察,探討都市的公共空間和生活品質的現狀,從而投入己力再造城市。
水越辦公室位於台北八德路小巷內,是一條容貌有點雜亂的巷弄,以落地玻璃牆為門面的水越設計,簡潔乾淨得顯得格格不入,看著外頭的景觀,反照在周育如眼簾的不是髒亂而是機會。
「這條街的民眾很和善」周育如笑著說,居民的和善讓她的主動出擊有成功的機會。今年春節前夕,她號召左鄰右舍到水越寫春聯,因為她希望家家戶戶貼上的春聯,不要再是賣場上的現成品,而是有個人色彩、增添生活趣味的小物,「春聯為何一定要是恭賀新禧、年年有餘,可以是書裡的一段文,你喜歡的一句話,完成後大家張貼出來,就是這條巷弄的景觀。 」
自己寫春聯或許是一件小事,但對周育如來說,一個城市、一條巷弄的人選擇怎麼樣過節卻是一件大事,因為往往在思考答案的過程中,大家才有機會真正審視自己的生活環境,才有機會產生變化的動力。
每周二全年無休,水越的辦公室總是熱鬧滾滾,那是周育如主持的「都市酵母研究班」。研究班曾做過「台北草地新居體驗」活動,透過個人及家庭,在草地度過一日一夜的生活,開啟對台北都市生活居住空間與公共空間的感觀。
去年「都市酵母」與台北市都市更新處合作,著手「台北都市色彩」的調查研究,進而討論台北市是否需要色彩政策。周育如說,台灣人常赴日本旅行,總是覺得日本的街道很整齊,呈現的色調很一致,因為世界各國包括日本、法國、澳洲等都有色彩政策,大至建築,小至城市文宣,都有一定的色彩基調。而台灣在沒有政策的指引下,呈現的便是「多元豐富」,像是觀光客經常造訪的永康街,招牌的呈現各自為政,正面來看是活力十足,反面看來就是亂無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