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酵母”发起的“种子计划”,让在城市居住的人们观察和“发现”身边的植物。 |
|
|
|
▲“都市酵母”发起的台北草地新居实验。 |
|
|
|
▲“都市酵母”发起的阳台计划。 |
|
|
|
▲“都市酵母”发起的台北大稻埕百年巡礼。 |
|
|
深圳商報 2012.02.01
特约撰稿 金敏华
“都
市酵母”是由台北“水越设计(AGUA
Design)”设计总管周育如发起的一个推动设计与所在城市发生更亲密关系的松散组织,2006年1月11日正式启动。这是一个让都市充满创意酵母与行
动酵母的计划,试图结合设计师与民众一起实践各种都市更新方案,以提升台北的文化面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期待生长地有不一样的风貌与趣味,别样的都市商
品和幸福民众,从创意到实践,都市酵母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家爱上居住地。
这是上月结束的GDC11“回到中国”主题邀请展的第5号案例。
记者截稿前奔波于展览举办地深圳与北京之间,无暇电话采访,只好通过电邮向周育如提出了七个问题。周先生爽快地答应“思考后明日回复”,但同时提出,也有
兴趣了解记者的观点,即“对于已经发展七年的都市酵母的看法?”
这是记者少见的“被采访”经历。答复如下:
这是我很
希望发生在内地城市的事。“回到中国”展能吸纳类似“都市酵母”这样的项目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所谓的“回到中国”并非简单地回到传统中国文化之中,而
是现实中的中国或者说今天的生活。“都市酵母”在我看来做了两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一是超越单纯的产品设计师或者平面设计师之类的角色定位,成为社会氛围、
环境的塑造者(可能这也是你所谓的“黏性城市”的一个指标吧?);二是持续、自发、自下而上地组织与行动实则是传统中国士大夫阶级坐言起行、立德立言立功
的体现,也是现代民主社会的表征之一。
来而不往非礼也。记者在回答问题的同时继续发问:要在一个什么样市民素养的社会,这样的活动才会
引起共鸣,引发议论和关注?另外一方面,如何控制活动的水准?比如“水越”的设计有着自己的格调和品位,这是否是都市酵母大多数活动能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准
的原因?最后,“都市酵母”如何在机制、组织架构上保证其延续性和活力?
周育如很快回信,他客气地表示看到记者的回复,“着实让我们吓一跳,简单明了却又切中都市酵母核心”,如果有机会去台北,他愿意为记者导览这个项目。也许我们之间的问答会不断地持续下去……以下是他对记者第一批问题的完整回复。
记者:发起都市酵母运动的初衷是什么?牵头组织这样的活动,必耗费您大量精力和时间,您的出发点是什么,又有哪些收获?
周育如:都市酵母的源头“世界概念设计plan global”是水越在2003年提出的概念设计计划。想法是不以商业为出发点,回到设计的价值,思考人的需求以及社会的问题,不局限于产品,可能是观念、系统或是行为模式,以此扩大设计的面向。
因
为有这样的想法,持续进行了很多长期假设性的设计实验,累积许多与异业来回激荡的经验,在2006年1月11日,我从法国留学回到台湾10年后,意识到自
己与居住环境的关系与可能性,就决定要执行一件事,制造都市中许多创意有趣的酵母,并像酵母一样地活化,建立非全球化的地方特色,让人与都市的链接更为深
刻,爱上所居地。
几年下来,发现就算是在自己从小生长的地方,依然可以找到新大陆,多元组合实验,设计任务变得不是平面也不是3D,而
是多元长期的投入,就像是神农氏试尝百草、科学家与微生物的关系一样,很微妙。同时除了水越设计外也集结了很多有趣的异质多元伙伴组成都市酵母研究班,一
起探讨都市。光是2011年,我们所发展出来的都市议题:生物多样性——与动物一起下午茶、微型生态感应源——岛屿瓢虫纪30000只、贴近都市的新方法
——草地新居实验、百年区域的再造——大稻埕百年巡礼、全岛参与的捕云马拉松计划、街道家具再思考——黄色椅子计划、味蕾腌制厂、999元改造商圈计划、
清洁特工队、台北未来20年观等等,有趣极了。
记者:都市酵母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参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周育如:我想是因为每个人都能参与并使上力。也许我可以寄给你民众对都市酵母的一些想法留言,那样更直接些。
记者:都市酵母运动是否真的改变了台北的文化面貌?它可以在别的城市复制吗?在一个城市推进这样的运动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周育如:改变是潜移默化的,这部分需要拉更远之后,也许是10年后再来看。我想在各个都市制造酵母这一点应该没有问题。推动这样的计划所需要的条件因城市而异。
记者:如果要举出几个“都市酵母”运动中效果最符理想的案例,会是哪几个?为什么?
周育如:上面有提到几个,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那是台北的未来。
记者:如果检讨都市酵母几年来的发展态势,它的问题和不足在哪里?如何改进和深入?
周育如:都市酵母的问题与不足是资金,以及东亚地区地方政府普遍性对于都市价值建立面向过于扁平与短视,造成地方美感诗意无法形成气候。如果有充足的资金,我们会一一实验并落实目前已经发展出来的近2800个都市创意想法。
记者:“都市酵母”未来的计划?
周育如:不改初衷,持续性增加民众的认同,创造非全球化的地方特色,让人爱上所居地。
(本文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