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國外
地震、食物汙染、地球暖化……廿一世紀是科技最進步的時代,卻也是天災人禍最頻繁的時代。面對環境的急遽變化,許多國家與城市提出新的政策與觀念,努力打造更美好的明天。

聯合報慶祝創刊六十周年,特別為讀者規畫「借鏡國外,提升台灣」系列專題。採訪團隊走訪英國、荷蘭、瑞典、丹麥、日本等國,向全球城市學習最先進的觀念,完成十二個專題。今起陸續每周刊出。

這十二個新觀念橫跨食衣住行各生活層面,也探討文化等人文領域,更針對台灣最迫切的社會議題,嘗試提出解決之道。我們希望藉這十二個專題,帶領讀者認識地球村新觀念,並刺激政府以外國為鏡,思考、轉化為適合台灣的新政策。

今天率先推出「社會住宅是好宅」專題。荷蘭是全世界社會住宅比率最高的國家,在首都阿姆斯特丹,社會住宅占了所有住宅的五成。荷蘭國民人均所得是台灣的兩 倍,但因為有大量的社會住宅,不但租屋費用只要市價三分之一;就算購屋,也因社會住宅,抑制房價漲幅,讓民眾不必被房貨綁住半生,所得運用更自由。

社會住宅在台灣還沒有真正出發,已先遭汙名化,民眾一聽「社會住宅」要當鄰居,就群起反對。本報採訪團隊深入了解荷蘭的社會住宅及政策,看到的卻是優美的環境、良好的維護,除非居住者點明,外人根本分不出和一般住宅的不同。

台灣都會區房價偏高,國內外學者都認為,社會住宅是台灣解決住房問題的必要手段。荷蘭的社會住宅發展了一百五十年,走到今天的境界,台灣應該急起直追了!

「借鏡國外」系列將以新媒體呈現新觀念。除了傳統的紙本新聞,還運用影音、多媒體報導、廣播等多元方式呈現;與Facebook、YouTube、推特、微博等社群網站連結,最後將集結成書。我們誠摯地邀請聯合報的讀者,一起走向數位匯流的新媒體時代。


全文網址: 「借鏡國外」系列 給台灣12個新觀念 - 社會住宅 - 提升台灣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MAIN_ID=451&f_SUB_ID=5017&f_ART_ID=326987#ixzz1QgO8Simm
Power By udn.com


「水岸第一排」、「面對千坪綠地」、「國際級建築師代表作」、「百年經典」,台灣高價房地產常用這些廣告詞;但在阿姆斯特丹,成千上萬間的社會住宅都具備上述條件。這些房子超搶手,想住進去,平均得等七至十年。

緊鄰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東邊的舊碼頭區,近十幾年間,成了建築師的競技場。有結合老監獄建成的五星級飯店、酷炫音樂廳,造型像鯨魚的辦公室、住宅混合大樓,間雜小巧的運河,各式雕塑品,散布在街角、綠地間,旅遊業者還推出此地的建築之旅。

社宅豪宅 都在東碼頭

觀光客多半不知道,這裡看來高檔的住宅,有一半是台灣社區民眾避之唯恐不及的社會住宅。而且真正的豪宅就緊鄰而立,甚至還有精神疾病治療中心。

另一個觀光客不知道的是,由三個半島構成的東碼頭區,當初是因阿姆斯特丹市府發現周圍有人收購土地,為預防房價被炒高,都計規畫單位於是將原本半廢棄的碼 頭區轉化成住宅區。因為範圍很大,建設仍在進行中,且計畫又擴及到更大的填海人造島,已完成的部分已成為阿姆斯特丹住宅品質最好的地區之一。

再從中央車站往西十分鐘車程,有個阿姆斯特丹學派最具代表性建築群。這些紅磚樓房建於一九一○年代,當中最有特色的船屋(外形像條大船),將其中一小部分改成博物館,開放給外界參觀,每天一早就有人排隊等進場。

「誰說工人就得住爛房子」

這裡是荷蘭最早的社會住宅,當年就是專為低收入的勞工所建。

「誰說工人就得住爛房子!」當時滿懷社會主義理想的建築設計師刻意用價錢便宜的紅磚,加入許多建築語言,在細節上塑造「高雅」的印象,造就了這批風格特殊且饒富趣味的住宅。

導覽員說,當年雖然建材用得便宜,但造價驚人,市政府官員看到帳單,差點昏過去。

今天,這裡還是社會住宅。

住在船屋對街的丹尼爾庫菲(Daniel Kouffeld)表示,他申請這裡的社會住宅,排隊等了十年,去年年中搬了進來,他開心的不得了。

排隊十年 才能住進去

「等十年值得嗎?」在造船廠工作的丹尼爾說,「若是城外的社會住宅,的確不需要等這麼久,但想住進城內的人太多了,等十年是很常見的。」

歷史建物 不能擅動

他和「伴侶」及伴侶的女兒同住在這個二房一廳約七、八十平方公尺的房子,房租每個月三百歐元,因為還有其它補助,其實只需付二百二十歐元。

不過因為住的是歷史建物,所以屋子內外都不能更動。他說,類似的房子,若非社會住宅,月租金大約要一千歐元。

荷蘭法律明定,有伴侶(不一定要結婚,同性也可以)、有子女者,可優先承租社會住宅。

有小孩子 先住房子

有小孩就能優先以低價租到好房子,政府對於新生人口,生、養、教還有一堆補助,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就算收入的百分之四十都要繳稅,荷蘭的生育率比台灣高多了。

政策面/貧富不隔離
一世紀領悟 不蓋集中國宅

荷蘭的社會住宅約有150多年,一開始是民間團體蓋了一些房子,收容一些老年、失依婦女。十九世紀末到廿世紀初,歐洲因工業革命開始快速工業化,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破壞,城市住宅大量短缺,受害最深的就是大量從鄉村到城市謀生的勞工。

當時不少投機資本家或地主為了賺錢,讓勞工住在擁擠、建造不良的房子,生活環境惡劣。也因為低收入階層的住房問題嚴重,歐洲各國大約都是在十九世紀末、廿 世紀初訂定住房法案,規範政府有責任提供合宜的居住環境。荷蘭1901年訂住宅法,並沿用至今,社會住宅從那時開始大量供應。

荷蘭的社會住宅百年來多次變革,各地方政府對於申請的條件也各不相同。例如阿姆斯特丹市規定年收入低於三萬三千歐元(約台幣一百卅萬元)就可申請,約有半數市民都符合這個條件。

再如南部的馬斯垂克則規定,低於市民平均收入四成的人就可申請社會住宅,因當地超級有錢人不少,市民平均所得數字,被這些人拉高,所以約有六成市民可申請。

現在荷蘭的社會住宅和台灣國民住宅那類集中式樓屋完全不同,儘管在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地,這類社會住宅都還很常見。

荷蘭在1960、70年代也曾經採用過這樣的方式,但荷蘭政府很快就察覺這種方式不理想。因為這類住宅常因造價考量,建在都市外圍,加上集中特殊族群,反而容易被隔離、治安變差,結果不但沒有解決原先的住居問題,反而製造更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荷蘭於是透過各種都市規劃手法,修正社會住宅政策。現在,除非是拿到政府單位的建設計畫圖,根本分不出來,哪些是社會住宅,哪些是普通住宅。有些社會住宅是一整棟,有時是一棟樓有社宅也有一般住宅。

甚至,社會住宅也會出售,變成一般住宅。

簡單說,荷蘭的社會住宅是制度性的,而非住宅本身,不同的社會住宅有不同的門檻,有些是獲得政府補助取得七十年租賃權(土地國有),有些是接受政府補助,租賃一般房子,有些是按月接受政府補助又租賃社會住宅。

管理面/由法人負責
只賣使用權 「荷」包進帳滿滿

社會住宅的議題近來在台灣熱烈討論。社會上多數人支持興建社會住宅,但若要蓋在我家旁邊就「免談」,認為會造成房價下降、治安變差,於是執政者不斷改名稱,想在需求和汙名化間找到平衡點。

荷蘭最大住房非營利組織YMERE,興建、管理社會住宅有百年經驗,它的前主席雷思包爾(Lex Pouw)表示,「出售社會住宅的收入,是YMERE獲利的最主要來源。」

社會住宅也可成為金雞母,這是怎麼回事?

「是因為政府提供補助嗎?」

「不、不、不,荷蘭政府一毛錢也沒出。」看我們一頭霧水,包爾拿出紙筆,為我們揭開荷蘭社會住宅竟然可以賺錢的神奇公式。

包爾解釋,荷蘭政府只管住宅政策,管理或興建建物的是像YMERE這樣的法人機構在執行;以YMERE為例,每年投入約五億歐元整修新建各式房屋,管理的房屋數約八萬二千多個單位,2010年新蓋約一千八百間屋子。

他一再強調,YMERE不是營利單位,但為確保為荷蘭民眾提供合宜住宅的工作可長可久,YMERE興建社會住宅,也建一般住宅、店面、辦公室等。以阿姆斯特丹為例,土地幾乎是政府的,任何住宅建案,政府都會明訂其中要提供多少社會住宅。

對YMERE來說,手上的一般住宅或社會住宅都是資產,都要向政府付土地租金,所以建材沒有不同,社會住宅甚至更好。對承租戶來說,雖然付的房屋租金社宅和普通住宅不同,但因前者有政府補貼,管理者收入是一樣的。

包爾表示,荷蘭的社會住宅指的是房屋的使用方式,並不是指特定的哪間或哪棟房屋,再加上有時區域的使用方式會調整,或如這幾年鼓勵私有化(以減少政府負擔),有些原本用來當社會住宅的房子就會出售,當然買屋的人是買使用權,土地還是政府的,所以屋主要付土地租金給政府。

他說,因為社會住宅的租金上限政府會管控,所以出售社會住宅反而成了YMERE重要收入。但這些盈餘還是會回饋到相關的居民組織或活動,政府也會監督這些錢的流向。

包爾說,荷蘭的社會住宅政策也面臨一些問題,最主要是流動率低,住進去的人多數就不搬了,中產階級者尤其是問題的核心,所以就算阿姆斯特丹五成都是社宅,還是供不應求。


Share/Bookmark
 

隈研吾設計的畫材店

窮富翁大作戰

城市健康遊戲

速食現代:製造與消費

讚!臺灣

人人的城市改造運動

造音翻土

臺灣50年代風景人文

2014 Pritzker Prize 坂茂 Shigeru Ban

香港故事

village Taipei

教育與創意

sound space design rethinking

裏面和外面的雕塑空間

Place au changement ! Le chantier

設計韓國計畫

都市adj

哲學家與法國總統的對話

瑞士記者眼中的臺北

bugs and insects

百年街巷情

Travel Kitchen!

Live the language

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Invisible air

再造大巴黎

廣州城市色彩規劃研究

no pants!

城市的遠見

都市設計的挑戰與未來

teacher's day

臺北創意街區地圖(可下載)

Festival de l'élevage à Brive

Time for Taiwan - My Beautiful Island

城市地鐵超市

羽田機場出現許多設計名椅

借鏡國外

談我的「綠校」夢

以非現實性的夢想家而言

台北好居城市未來觀延伸閱讀書目

線上舞蹈資料庫

PARKING DAY

The Wish Come True Festival by FWY

日常にひそむ数理曲線 DVD-Book

水越 都市酵母發源地

三月菜園的春分邀約

朗讀違章

usine de films amateurs

dispatchwork

電遊真人版

Carlotta Brunetti的地景美學

街頭牆面塗鴉

超親蜜小戲節 一起親密看戲

Strange Geographies

台灣百工

台灣印象影片

台灣5日遊

裸體出巡

Libourne 的街頭節慶

Human Mirror

Star Wars Subway Car

Play me I'm yours.

台灣布袋戲france3電視台報導

享受一口archicake建築蛋糕的國際觀點世界視野

ACDC Vs Iron Man - Architectural Projection Mappin

紅球遊台北 裝置藝術展開跑

建築改變都市的氣質

大直社區百圓改造計畫

德國Das Handwerk手工藝推廣協會廣告

都市酵母的主題曲

遊戲橘子品牌中心

世博 - 綠化你我陽台、扮靚幸福家園

紐約小黃的藝術帽子

聽.台灣

CITY YEAST Copyright
 
newsletter    
  SUBSCRIBE ENEW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