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 在牯嶺街上的解放陣線 【聯合報╱黃海鳴⧸/文】2008.11.12 這 些作品最後呈現的時間與場域,會與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活動重疊,它們必然會和書香創意市集的攤位融合在一起,但是我們更希望它們和城市周遭的較大環境融合 在一起……詩作為城市變動的催化劑,城市建築街道是相對固定的,其中的身體卻是相對流動的,這個日常生活場景看似流動、變動,其實並非如此。沒有感動、沒 有夢想、沒有提供生產性空隙的有趣差異,以及每次快速地習慣於隱藏的系統化規定。因此,這裡不能成為各種不可預料的變動的肇因,不能成為不斷敞開與遮蔽的 真理生產的場地,只是一個沉重的「能趨疲」渾沌的終結處。詩沒有死亡,只是退隱在暴漲的出版物以及抽象概念的屍體堆中,要讓詩重新發揮應有的功能,就要直 接在越來越濃稠的「能趨疲」城市街道上,舞動超現實的切割、拼貼與按摩的手術,讓垃圾硬塊可以排洩,讓其他的液體流動、交會,讓新的化學作用能夠發生。相 關的行動,曾經在這裡小規模地進行與實驗過,這一次將擴大到更全面的、更可見的程度。逛創意市集的過程中,一不留神,你已經進入了超現實詩的生活劇場之 中,參與演出、參與行動。2008台北詩歌節,特別規畫跨領域詩歌工作坊(11月22、23日),邀請七個詩歌的創作團體或個人,透過牯嶺街街道上相互交 織的介入式創作計畫,一方面要直接在更生活化的場域中推廣詩,另一方面也將詩作為城市變動的更有力催化劑。實際上,牯嶺街將持續累積詩的元素以及詩的能 量,這些作品將作為主要發動機以及串連其他元素的可見的聯結器。這些作品最後呈現的時間與場域,會與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活動重疊,它們必然會和書香創意市 集的攤位融合在一起,但是我們更希望它們和城市周遭的較大環境融合在一起。以更大的尺度,既融於環境,但又從其中掙脫出來。在一個更大的文本中,相互聯 結,並勾引有詩心的參與者對話。透過這些對話,讓跨領域的詩歌元素中,相互聯結,並勾引有詩心的參與者對話。透過這些對話,讓跨領域的詩歌元素在牯嶺街上 串連成解放陣線。用解放陣線這幾個聳動的文字,是因為這些作品對於日復一日被規範的生活具有不同程度的幽默機巧的抵抗性。
這 裡包括了:3+2團隊《流動的詩》;Bbother《我詩了!詩歌節枕頭計畫》;EZstudio簡單創意工作室《拼詩塊》;「都市酵母」團體《都市酵母 黃音管》;「戰爭電影行動」二人組織《詩像空氣無所不在,游擊在呼吸與想像之間》;發票詩詩人林德俊《牯嶺街斑馬線上的發票詩》;玩詩合作社《小時代的日 常傢詩》。
《都市酵母黃音管》:空間、建築、平面、工業、服裝、電影、詩人、設計學系、經濟學系、企業等專業背景均是本計畫創意發散的酵母。這次他們將黃色的巨大管子,自牯嶺街小劇場二樓陽台上延伸到一樓,播放著詩句,讓民眾可以貼近傾聽,愛上都市。 「戰 爭電影行動」二人組織《詩像空氣無所不在,游擊在呼吸與想像之間》:不在傳統戲院裡,而是以自助方式在城市任何可能的角落播放電影,達成游擊的目的。處在 時代的變革,期待讓全世界看見他們,以及向全世界展現不同的景象。發票詩人林德俊《牯嶺街斑馬線上的發票詩》:這是斑馬線的「假發票版」,把發票上的字稍 稍「變奏」,小小長形紙條立刻帶著某種陰謀且看似無理取鬧地喧騰起來。如今「發票詩」看上了牯嶺街的斑馬線,要讓路人在斑馬線上駐足讀詩,對「斑馬線」這 種制約人們行走模式的街道警察進行各種「功能轉換」。玩詩合作社《小時代的日常傢詩》:目標是將被書本綁架的詩,營救出來。每次興高采烈地想跟朋友分享傢 私詩,通常只會換來一樣熱烈的譏笑,於是慢慢不談論,慢慢成為私密無法與人分享的部分。這裡,他們會有個有點宅的出租套房,裡面有隨處可見的傢私詩,大家 還會遇到一個滿白癡的很愛跟詩生活在一起的人。這些作品,將街道所有太黏稠的道路之流、汽車之流、建築之流、櫥窗之流、影像之流、聲音之流、語言之流、思 想之流、行為之流,切割成詩的片斷,重新再拼貼;之後,填入大量詩所應該有的懸疑及空隙,以便把周邊的建築、商店、天空也引進來,一起運作詩的工作。上演 街頭超現實大戲,讓人迅速從日常生活直接跳入如詩如夢的超現實深淵。
活動網址1、活動網址2
活動照片
施工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