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007 - 臺北鐵道文化園區2030 一則關於鐵路臺北機廠命運的城市寓言



著 / 蕭有志
日期 / 2011.04

2030年的臺北,一個初春週末的午後,這年的雨季來得特別遲,也因為如此,窗外的陽光吸引著我走出家門。搭捷運到國父紀念館站,漫步進入這片都市森林,中央大草皮上許多人躺在野餐墊上曬著太陽。循著遠方的音樂聲走向許多年前設立松菸文化園區時保留下來的菸廠主要歷史建築,立面簡單的水平線條裝飾過了那麼多年還是顯得耐看。走進中庭,許多人一邊聆聽著表演者專注演出的弦樂聲一邊慵懶的享受著假日午後的悠閒時光。在噴水池旁的咖啡座買了一杯咖啡,穿過中庭再往前走,菸廠老倉庫外許多人正在排隊準備進去看實驗劇場的舞蹈表演。幾棟老倉庫外的假日蔬果市集正準備收攤,一旁或坐或站著一群群已經著好裝正準備著音樂的年輕人,等待市集結束就準備接手這塊地方排練舞蹈。倉庫旁邊高聳的BOT建築是當年伊東豐雄設計的大樓,曾經是台灣文創產業聚集密度最高的地方。穿過這棟建築再往前走,映入眼簾的是兩條利用舊鐵道改裝成的步道與其它鐵道上使用台車改裝成的各式各樣的可移動裝置與賣店,這些總是隨著不同活動改變位置的裝置與賣店,每次來到這裡都讓人覺得驚喜,宛如一個有趣的動態地景,銜接著鐵道文化園區與松菸文化園區,這麼多年來已經成為最受市民喜愛的城市開放空間。
 
這個很久以前曾經是鐵路台北機廠的鐵道文化園區,區內因為保留下台北鐵路地下化後興築的地下連通坡道段,每年並利用鐵路節前幾天的高鐵夜間停駛時間,讓展示用火車經由現有的台鐵軌道穿越高鐵軌道由此連通道進入園區,使園區經營單位可以讓各種展示火車從台灣東西南北各地開進園區裡變化展示內容,並且在現場模擬火車維修,供民眾參觀難得一見的火車解體。藉由這些展示,一方面讓工廠內的機具、軌道、轉轍器等經常保養維持最佳狀態,一方面也創造了一個在世界各地鐵道博物館相當少見的動態鐵道文化展示方式,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鐵道迷與聞風而來的各地遊客。園區內另外一個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被列為古蹟的昔日員工澡堂,這個早年日本工程師設計,利用鍋爐所排放的熱蒸氣回收加熱熱水的澡堂,在保留後改造成可以供民眾實際體驗的大眾浴室,讓許多遊客趨之若鶩必定到此一遊。
 
園區內除了改建幾棟廠房作為鐵道博物館的文物陳列與展示之用,台灣百年鐵路史的珍貴資產終於有了一個可以訴說故事、流傳後代的地方。博物館內的解說員多是台鐵或鐵路局退休的員工,在導覽的言談間總在話語中自然流露著對鐵路工作與鐵道文化的熱情。還有許多有特色的大型廠房簡易改建後做為藝術家工作室,文化部門在此用低廉的租金降低經濟門檻藉此支持本地的年輕藝術家,讓原先散布在市郊或城市邊緣的藝術家族群重回市區創作,此舉讓當年台北岌岌可危的純藝術創作環境有了基本的支撐,也讓此地與松菸園區以文創產業為主的發展方向有所區別。經過了許多年,文化主管機關終於意識到從事純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們其實支撐著整個社會更底層的文化基底,這些人的創作雖然無法在初始直接換算金錢利得或以產業稱之,但是透過他們對社會文化的活躍思考與原生的創作力,整個社會的集體文化基底才能真正的累積與推疊出厚度。許多當年在此發跡的年輕藝術家如今都已成名,他們大多早已離開這裡走向國際舞台,也使這些地方留下了多傳奇,成為附著在鐵道文化園區裡的藝術文化景點。
 
回想當年整個城市為了這個區域的開發鬧的沸沸揚揚,台鐵、文化主管機關、都市計畫當局、民間文化團體與鐵道文史團體對這塊地各有不同的看法,在媒體上熱鬧了大半年。最後民眾終於在這團混戰中驚覺了整個事件的結構性荒謬,原來這個台北鐵路地下化軸帶上最重要的都市特色潛力點,主導開發單位卻是一個明明該專注大眾交通利益的公營事業體,卻因為開發單位在思考上認定了自己是這個國有土地的所有者,一切關於這片土地開發利益的追求與經營業態的考量只是單一的為了填補其事業經營的虧損,以致於在整個開發思考上總是著眼於開發利益數字討論。當愈來愈多民眾理解了這個結構性荒謬後,不滿的情緒引爆了民眾走上街頭遊行抗爭,高層主政者終於意識到人民對創意城市空間發展的期待,最終中央政治力介入,拍板將開發方向轉往鐵道文化為主的園區規畫,並且盡可能的利用有特色的鐵道紋理與歷史建築賦予創造性的設計與再利用,最終規劃單位、設計單位與交通工程單位費進了許多心力,終於在台北機廠這塊土地上創造了一個富有台北歷史文化特色的都市再生區域。
 
成功轉型的鐵道文化園區與松菸文化園區不僅相鄰,且在各種活動企劃上合作,成為台北最豐沛的都市活動能量的發動機,許多大型的都市節慶活動及各種小型的展演、文化活動都因兩者的結合而更顯成功。許多年後的今天回過頭看著這個地方,對台北人當年的覺醒感到許多的驕傲,台北城內重大的國有土地都市更新終於回歸市民幸福感的討論,偏狹的事業開發利益數字不再是唯一的討論,台北終於成功的藉由獨一無二的大型工業歷史遺跡再利用營造了一個讓所有台北人覺得驕傲的生活地景。

Share/Bookmark
 

N.0001 - 如果青年住宅能蜿蜒地在淡水河畔左右

N.0002 - 巴黎,建立在美感要求上的城市

N.0003 - 臺北的特色建築在哪裡?

N.0004 - 臺北草地新居實驗

N.0005 - 友善藝術創作者的城市以及友善城市的藝術創作者

N.0006 - 燕子步道

N.0007 - 臺北鐵道文化園區2030 一則關於鐵路臺北機廠命運的城市寓言

N.0008 - 2020年前就能達到的臺北都會景況

N.0009 - 垃圾桶的設計之美,瞬間昇華人心

N.0010 - Taipei, Taipei

N.0011 - 數位生活公車亭

N.0012 - 彩繪垃圾桶

N.0013 - 如果臺北的鐵窗和屋頂違章都漆滿白色

N.0014 - 臺北外送便當城市?

N.0015 - 文化活動與城市行銷

N.0016 - 公共空間裡的耳朵們

N.0017 - 綠生活行動計畫

N.0018 - 新一代栽培與都市實驗結合

N.0019 - 都會周邊的自然 - 讓自然在自然的狀態

N.0020 - 如果臺北淡水線能有個Taipei MRT University

N.0021 - 2030年的臺北招牌

N.0022 - 從市場開始,面對台北城市管理的複雜性

N.0023 - 臺灣節慶狂想曲

N.0024 - 捷運書箱有書香

N.0025 - 清道夫與治國論

N.0026 - 房子重生計畫

N.0027 - 如何讓臺北更友善?

N.0028 - 聆聽的教育

N.0029 - 如果每個中小學接送區都是都市社區的回收交換場

N.0030 - 向維也納的城市素養借鏡

N.0031 - 從公園到花園到菜園到生態綠洲:城市生活中的植作角落

N.0032 - 七千棵老榕樹計畫

N.0033 - 公園與都市人的百種生活

N.0034 - 從菜市場到餐廳

N.0035 - 如果民生社區四樓公寓的樓梯都是一幅垂直彩繪

N.0036 - 用大片綠色摩擦眼睛

N.0037 - 找回那個可以曬曬棉被的美好時光

N.0038 - 台北慢走樂活日

N.0039 - 音. 樂. 會

N.0040 - 如果台大醫院也是一個靜謐而開放的公共花園

N.0041 - 沖掉廁紙,刷亮城市齒隙

N.0042 - 水都威尼斯與被隱藏的台北河川

N.0043 - 人人有好居

N.0044 - 一體成形的好走人行道

N.0045 - 都市生態圈再造,增加都市動物多樣性

N.0046 - 行動中的城市 - 在行動中看城市

台北好居城市未來觀forum record

台北好居城市分享座談會

pecha kucha night coming

CITY YEAST Copyright
 
newsletter    
  SUBSCRIBE ENEW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