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減法思維開始
台北市有9000多個變電箱,變電箱上常見山水畫的塗刷,起源係順應民眾對環境景觀日益重視而配合繪製,但上面的圖樣樣式還有色彩的取決是個謎,運用變電箱外觀作為載體,傳遞熱帶、夢境般的風景,對於城市記憶,山水變電箱扮演著城市畫廊的角色。城市建設目前已轉成環境美學的思維,都市酵母將以減法設計規劃和諧舒適的環境整體來記憶臺北,包含色彩減彩度、符號標誌規劃以及施工品質的提升,作為色彩議題的探索載體,變電箱帶動民眾建立色彩共識,共創和諧色彩的臺北景觀。
▴ 以和諧色彩融入環境,局部凸顯警示色
▴ 變電箱圖號設計
變電箱改造策略
為落實民眾參與變電箱改造計畫,以下策略規劃三個階段:
(1) 民眾參與設計 – 總計辦理3場民眾參與設計工作坊,群眾進行環境觀察並透過不同觀點發想色彩策略。
(2) 白色預告+改造實驗色彩展 – 將欲改造之箱體漆成白色作為預告並發起討論,五個街廓將留下一處不塗刷作為對照、一處作為改造實驗基地,用設計談色彩,欲邀請專業設計師藉由工作坊成果,發想箱體色彩改造設計,於未塗刷之箱體,將設計構想透過實際箱體上色測試,將設計於公共場域公開展示說明,形成城市中的實體色彩展,並請專家評鑑及蒐集民眾反饋。
(3) 執行改造 – 經過實地測試結果,確認專家意見與民眾反饋,執行設計施作,落實改造成果。
變電箱改造設計過程:
1.變電箱現況觀察
2.箱體圖號資訊版面分析
3.民眾參與環境色彩觀察與分析
4.白色預告
5.變電箱初步色彩提案
6.變電箱測試展出與民眾、專家參與討論
7.圖號設計
8.各區色彩規劃
9.未來建議規劃
變電箱現況觀察
變電箱除了制式的綠色,還有山水、花草等各種彩繪。場勘中,發現17種組合尺寸箱體,放置在比箱體大的水泥平台上,上面有橘黑警示斑馬紋。常見的箱體尺寸為60 x 80 x 100 公分,底座為74.5 x 105 x 40公分。
山水畫變電箱的起源係順應民眾對環境景觀日益重視而配合繪製,但上面的圖樣樣式還有色彩的取決是個謎,運用變電箱外觀作為載體,傳遞熱帶、夢境般的風景,對於城市記憶,山水變電箱扮演著城市畫廊的角色。城市建設目前已轉成環境美學的思維,都市酵母將以減法設計規劃和諧舒適的環境整體來記憶臺北,包含色彩減彩度、符號標誌規劃以及施工品質的提升,作為色彩議題的探索載體,變電箱帶動民眾建立色彩共識,一個更好的臺北景觀。
▴ 常見街道變電箱
變電箱之必要存在,還記得以前電線錯綜複雜的高掛年代,為改善都市景觀,遂開始實施線路地下化,而變電箱則為電線地下化的基本設備,顧名思義是將變電所送出的高壓電變換成日常生活所需之電壓值,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 變電箱大解密
^ up
箱體圖號資訊版面分析
每處變電箱有不同箱體組合,有不同箱型設計,尺寸,高度,除箱體問題外,基座無一定高度,有時同一個點位的基座,也會有高低落差。加上目前噴塗號誌沒有統一規範,造成變電箱資訊紛亂的現象。希望透過版面改善市容,同時台電人員進行修繕作業更便利。
改善方向(相關分析過程):
(1)將版面整理使其美化。
(2)資訊整理優化使其較好閱讀。
(3)將重複資訊統一處理。
(4)將資訊放置集中,並依照台電修繕人員,理出修繕作業進行時所需資訊的優先順序。
(5)整合整體色彩規劃,利用色彩提高資訊辨識度。
^ up
民眾參與環境觀察與分析
由設計師帶領工作坊,以色彩應用為設計核心,引導民眾腦力激盪,利用色票搜集街道環境、物件等色彩,分析各區域路段的色彩,擬定色彩策略及設計構想,並進行實驗操作,以草樣配置變電箱之色彩改造。經由八場民眾參與討論,策略以和諧色彩融入環境,凸顯色彩作為警示作用。
^ up
白色預告
以白色寓為初始設定,將預定施作改造之變電箱漆上白色底漆,預告變電箱的改造計畫,透過實際場地及網路發布相關訊息,藉由多處施作地點的變電箱陸續轉變成白色,開啟城市景觀改造的溝通議題,開放民眾一起想像變電箱的各種可能性,探討街道變電箱的空間、外型、美觀等,揭開一連串的民眾參與設計改造計畫。
▴ 白色預告紀錄
^ up
變電箱初步色彩提案
分析路段色階,以色相、明度、彩度排列,分析集中色區塊、色調。路段過長則以區域拆段分析,低彩度於易應用融入環境的手法。明度低可以應用咖啡色系,在環境中較為沈穩。冷色系則可應用藍灰色階搭配,達到大環境中不顯色的效果且耐髒。
(1)空間色彩需要進行整合
(2)不讓街道城市色彩過於擾動
(3)低彩度的配合使用
(4)應用變電箱結構(箱體、開關門、底座)
▴ 色彩發展過程
^ up
變電箱測試展出與民眾參與討論
展開施作之前,我們邀請民眾來認識這項改造的色彩規劃發展。在幾條街道開始漆白預告的同時,臺北市政府前方廣場將進行 3 周的展出,包含四種設計款式的實體塗刷展示,以及各街區的環境色彩分析等內容。從認識變電箱到探討色彩策略以及未來街道傢俱,了解設計思維如何結合城市建設,實現生活和諧的色彩規劃,同時搜集民眾與專家意見作為設計調整依據。(民眾參與線上提案)
色彩專家會議邀請到埕間設計總監邵彥文、中國文化大學景觀所所長兼系主任郭瓊瑩與文化局、臺北世界設計之都以及都市酵母,於市府廣場變電箱色彩展出之現場進行專家會議。 透過系列設計款變電箱展出、變電箱現況與街區屬性調查、色彩調查策略到未來思考的介紹說明,與專家進行景觀設計、色彩規劃與構圖上的討論。
design1 :
design2 :
design3:
design4:
▴ 專家意見回饋(更多展出記錄)
^ up
圖號設計提案
design1
左上方圖號座標為視覺優先順位與電壓電容分開表示,在於箱體可分開顯示所需內容。說明圖示較大。電文字放大也表示變電箱箱體。文字風格較為圓潤利於噴圖施作。
design2
直視排版,圖號座標為優先閱讀順序,電容及電壓可於作業開箱時作辨識確認,ㄧ般民眾遠看也不會佔太顯眼。有電力的標誌以簡單的語彙顯示高壓變電箱體。
design3
以「電」文字風格為主架構,字體架構較為方正,內文文字較方正。以易讀性考量,故英文數字使用CenturyGothic 黑體字。
根據專家會議重新調整提案,整合變電箱上必要資訊並設計利於噴塗的字型與符號,利於台電人員視察維護時確認箱體資訊,改善原箱體上資訊複雜重複且不統一。在版面安排上依照使用者需求分為人行道面及車道面,利於作業人員及一般民眾閱讀重要訊息,如圖號座標、容量、電壓、注意訊息。並透過新的設計規範讓箱體上的資訊更加整齊、乾淨。
而警示標線以局部凸顯及行車來向為策略,因此訂定標線的轉角位置、尺寸規範,讓警示現不會在環境中過度突兀,依然具備提醒行人及來車的功能性。由於行車視野高度,增加側邊轉角直條線,搭配色彩對比和拉高視覺高度用以增加可見度。
^ up
各區色彩規劃
▴ 北門路段改造
▴ 羅斯福路5-6段
▴ 新生南路三段
▴ 松江路段改造
▴ 復興南北路段改造
^ up
變電箱未來規劃建議
變電箱位置往往是位於馬路邊緣,用電需求量大的區域,會看到好幾座相連,座與座間的落距離不定,底座露出也高度設定為15公分,卻有許多例外。臺北街道時會出現變電箱佔據了整個通道,民眾需要繞道而行的現象。
以日本的變電箱來說,其箱體尺寸與路樹、路燈整體規劃,底座配合箱體尺寸,就算是車輛駕駛不容易注意到的高度也不會發生碰撞,深棕色是京都所使用的街道家具主要色彩,在視覺上以減法設計,去除不必要的線條,讓城市環境整齊舒適。
如何製造一條街上宜人的風景,需從各類物件尺寸、植栽、人的動線關係,擬定變電箱的理想尺寸,同時減少街道上太多色彩所造成視覺負擔。
^ up
主辦|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策劃執行|都市酵母 city yeast
視覺設計|水越設計
影片紀錄剪輯|許鈺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