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畫理念| 
        萬華的青草產業,是全台最密集、從事青草買賣交易的大宗,隨著生活形態的轉變,年輕人不再像老一輩那麼熟悉青草在生活之中的應用,我們將從建立民眾對青草的認知開始,以「青草振興」的口號來推廣,邀約青草店的老闆們透過臉書「萬華製造」平台發聲,推廣青草文化,此計畫目標透過設計團隊的參與,與青草店家們一同共創更多元、有意義、吸引人的經營新可能! 
        青草振興 計畫說明5分鐘影片: 
                  
         
         
        主辦|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執行|水越設計 萬華製造專頁 
        參與人員|林資芬、洪子庭、鄧淑謜、王昱鈞 
        紀錄|鄧淑謜 
        Facebook搜尋| 
         
        萬華製造Wanhua Facebook 專頁 
         
        萬華製造_社團 
         
         
        主辦|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執行|水越設計 
         
         
        ------------------------------------------------------------------------ 
         
          
          
         
        漫談青草巷歷史 | 
        一府二鹿三艋舺,當時的古城-萬華非常繁華,其中有說法是早期先民從外地來台開墾,因收入不多,當時的醫院太少,只有一間台大醫院,且只有有錢人可以看病(以前看醫生一次$800,還要繳勞保證金),貧窮者只要生小病也無能力去醫院看病,就會去龍山寺或是城廟抽藥籤,再到青草巷請店家抓藥、買天然便宜的藥草治療簡單的疾病,久而久之產生了養生的觀念,跟老闆建立了新任之後,也就不願意再去看醫生了,加上以前也沒有健保及勞保的保障,也有許多來台討生活的人只要生小病就會去龍山寺抽藥籤,再到青草巷請店家抓藥,並且服用。 
          
        青草巷探尋| 
        初次環境勘查,便感受到淡淡的青草香、濃濃的人情味,這是踏進青草巷的第一印象。  
        各式各樣豐富的藥草聚集在青草巷內 
          
        上百種藥草都是先人留下來的智慧 
          
        店們口掛置的蘆薈及仙人掌,是店家們非常具特色的招牌,吸引了過路人的目光。 
          
        擺放於店門口一籃籃的藥草,是顧客常購買的品項。 
          
        走出青草巷的後巷,沿路的牆上裝置著一張張青草巷的歷史及草藥的介紹。 
          
        夜晚的青草巷更增添一股神祕氣息。 
          
        產業現況| 
        除了基本知識外,也了解青草業目前的現況,其中列舉以下幾點: 
        1.青草巷其實有自己的工會,但實際上卻沒有好好的運行,這是相當可惜的 。 
        2.店家普遍的風氣是各自經營各自的店家,所以若是要團結合作提升產業,會顯得較為困難。 
        3.因為衛服部管制青草業嚴苛,且不能提及功效等問題,導致青草業的發展受到限制。 
          
        溝通過程| 
        基於幫助青草產業的發展和推廣,而這些青草店的經營者是守護著這條青草巷的靈魂人物,因此我們進一步至現場拜訪巷內的青草店,發掘出這裡豐富的歷史及文化。 
        與店家溝通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項合作共識:  
        1.青草工作坊  
        2.青草學徒  
        3.店家微改造 
        經過數次的拜訪,每一次與店家溝通的過程也隨著拜訪次數的增加,而日漸順利,且有幾間店家接受微改造及工作坊的意願,店家態度也由第一次的陌生、排斥,漸漸轉為接納及熟悉的互動。 
          
        初次拜訪,首先了解了青草巷的整體環境、空間、動線、人潮...等,也向各間店的老闆請教了一些青草業的相關知識及問題。     
          
        初次與店家們詢問一些青草相關的基本問題 
           
        安安青草店霸氣的蘆薈擺設 
        第三次的專訪了解了更多青草行業中的知識,並更進階的詢問各間店老闆對於微改造、工作坊的合作意願,但大多意願度還是偏低,主要原因在於有生意要顧、店內人手不足需要協助或是店家對於活動無興趣等。  
           
        第三次拜訪,探訪店家放置乾藥草的倉庫(圖為德安青草店的乾貨庫) 
          
        藥草園探訪| 
        為了解青草生長的家、為之後工作坊的藥草園參觀做準備,因此實地赴北投內雙溪自然中心勘查,並蒐集各地藥草園的資料。 
                   
        園區內有各種主題的藥草品項 
          
                  內雙溪自然中心-太陽能涼亭區 
                  
          
         
        青草合作達成共識| 
        這次我們準備充足的簡報及資料內容,再次前往青草巷與店家們討論工作坊、學徒及微改造三項計畫的合作,詳盡的準備,使得店家對於工作坊及微改造的合作意願度更高了。 
        最終,成功與店家們達成合作共識! 
          
        詳細的向老闆說明計畫理念、核心目的、計畫執行項目、內容 
          
        與各店家達成合作協議,老闆簽合作意願書 
          
        青草店之談| 
        為了瞭解店家們對於青草業的想法,透過專訪整理出以下重點。 
        >對青草巷未來的願景是什麼? 
         
         
        
        老闆表示希望青草巷整體的環境視覺設計是可以很吸引人的,例如:各式各樣的青草佈滿整條巷子。 
         
         
        
        全部的心血都在店裡,服務客人、客人吃好就是我們最高興的,像喝一杯茶一樣,客人說喝了青草茶火氣都降了,我們聽了就會很高興 。 
         
        
        希望青草巷可以走更多元的養生路線,例如:青草相關產品開發,讓店面和銷售方式現代化,老闆也開發出真空包裝、填充殺菌、罐裝的青草茶,未開封可以保存一年,在包裝上精緻化,較吸引年輕族群。 
         
         
         
        >對青草巷的推廣有甚麼想法? 
        
        每間店對青草的調配、藥草的認知程度都有所差距,也會影響到功效,若要推廣青草方面的認識,也難以選擇何種配方對民眾而言是最合適最正確的,加上台灣種植青草的人一直凋零,年輕世代無人承接,導致藥草的來源日益減少,也無法以其他藥草代替青草的位置。 
        
        
         
         
         
         
        >煮一鍋青草茶的配方有哪些? 
          
        
        老闆解釋配方其實都大同小異,只是比重的不同、熬製時間、火侯、煮的份量、植物的特性有關,像是植物的尺寸大小、粗細也會影響風味,比重的舉例:A、B、C三種藥材的配方比重有1:2:1、1:2:2,那煮起來的味道都會完全不同。 
        補充:老闆強調熬製時間的多寡沒有絕對(不一定2小時),時間只是一個參考的值,因為每一間店的瓦斯爐廠牌型號、火的大小也不同,最主要的判斷方式還是看煮出來的濃度、色香味有沒有呈現出來。  
          
          
        >青草店特別專訪-老濟安 
        另一次專訪的店家很特別,店面位置不在青草巷附近,是距離青草巷一大段距離的青草店-老濟安,老闆是一位積極推廣青草知識的行家,藉由這次的專訪,我們得到了許多寶貴的收穫。 
         
         
         
        從事青草交易40幾年來的心得| 
        老闆表示現在使用青草的人越來越少,因社會變遷、型態的改變,漸漸對傳統文化疏遠,一路一來老闆一直不斷思考如何讓青草應用生活化、實用化,像以前的客人到店裡買青草時,都知道購買的藥草要如何使用、食用,但現代人對這個文化的認知已經日漸消失了,加上媒體報導青草相關的負面新聞,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如何選對一杯好青草茶、健康的飲料讓大家可以生活化的去認識這些知識,是一個很重要的重點。  
          
          
        關於12小時的青草茶| 
        我們手上這樣小小一杯的青草茶,背後可是非常的費工又費時的呢。 
        老闆熬煮青草的時間為4個小時>處理的程序及冰涼時間加起來就要6~7小時之久,所以在我們手上的每一杯茶都是經過了12小時精心手工熬煮而成。 
           
          
        青草知識Q&A 
        Q1:青草與中藥的差異? 
        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有無「炮製」,大部分的草藥採集後、洗淨就下去煮,所以又叫「生藥」,中藥則是有經過加工炮製而成,步驟為洗、切、搗、磨、蒸、煮、煅。 
         
          
        Q2:最多人購買的草藥? 
        最多人吃小孩發育-牛奶補 
        抗癌-半枝蓮、百花舌草 
        轉骨-九層塔、含科草、狗尾草 
        通血路-牛奶補、九層塔、筋骨茶 
         
         
        Q3:每間店的青草茶成分? 
        .萬安:薄荷、仙草乾、珠仔草、黃花蜜菜 
        .四知:青草茶包(供民眾買回家自己煮)     
         
        .德安:咸豐草、仙草乾、白鶴靈芝草、黃花蜜菜、薄荷 
        .生元:白鶴靈芝、甜珠草(珠仔草的一種)…等。 
         
         
        Q4:青草店的擺設哲學? 
        .萬安:擺出青草列在店門口讓客人看的見,為了讓大家一目了然販售的商品。  
        .德安:店面後方的陳列架分成左右兩排,並擺放著各式乾材,一邊是擺放治筋骨乾貨,一邊擺放治腎臟的,而陳列於門口的藥材是賣出去最多的,讓店面內部環境重新裝潢、光線明亮、地板刷乾淨。 
        .四知:總共兩間店面,一間販賣青草、另一間主要是存放貨品的,性質沒差太多。 
        .生元:沒什麼特別方式,從開業以來的格局和擺設都一樣,只差店面空間有拓寬、青草茶販售則是放在店外。 
         
        Q5:如何成為青草專家? 
        各店家表示都是靠經驗習得,也都表示藥草書籍皆為參考用。 
        .萬安:常客表示藥書很多都不正確也不詳細,只能參考,說不定店內的員工阿伯知道最多。 
        .德安:跟著父親慢慢學習,已有快20年的經歷,還有一個方式就是會上網找專門的藥草達人問相關知識(老闆不便透漏來源), 
        .生元:沒有所謂青草專家,要學的藥草太多了,每間店老闆的專業知識也都不相同,自己也有翻藥書、也買很多,但這些僅參考用,書籍內容也是互抄來的。 老闆提到雖然一般民眾想入門是可以買書或上網當參考,但不能盡信,因網路資訊太發達、電視購物、節目等,導致錯誤資訊太多,老闆強調店家的專業程度很重要。 
          
         結論 | 
        透過與青草巷的店家們每一次的接觸,不僅感受到青草的獨特魅力,也了解許多青草行業中的知識及文化,並將觀察到青草巷的生態文化、青草知識傳遞給大眾認識,從身旁不起眼的草,晉升為有用的藥草。 
        .工作坊合作的店家:安安、萬安、四知、德安、生元、福記 
        .學徒2天駐點觀察合作店家:生元、福記 
        .微改造合作店家:安安(總共兩間,目前暫定一間) 
          
         
         
         
                 FB專頁 - 青草全紀錄 
         
        1.青草巷網誌: 
        萬華青草巷誠實採訪 part 1  
         
        萬華青草巷誠實採訪 part 2 
         
        2.青草振興系列工作坊 相簿傳送門: 
        青草採集不思議 
        青草藥田的採訪作業 - 茶包篇 
        青草藥田的採訪作業-野菜篇 
        青草的美味食譜-文明病篇+實用生活篇 
          
        3.青草知識基本入門: 
         
        青草vs仙草  
         
         
          
          
          
          
    
  |